第七百五十九章 宗、教局-《穿越1862》


    第(2/3)页

    西什库救世主堂,哥特式建筑。在北京被俗称为北堂。对比一神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这个教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教地,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由于两位一神教教士洪若、刘应治愈了康熙的疾病,因而获赐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代的一块地皮。得以建筑教堂,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库救世主堂的前身。

    到了清朝中叶,民间反对一神教的势力与一神教教会不断发生摩擦,清政府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查封了蚕池口天主教堂,并没收了全部教产。直到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向教会归还教堂的土地。并在同治三年(公元1868年),主教孟振生主持在北堂原址建立了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由于蚕池口临近皇家禁地,高大的教堂钟楼引起了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不悦,经过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的交涉,教会同意将教堂迁往西什库,由清政府出资修建新的教堂建筑。结果教堂只建了不到一半,清政府就完蛋大吉了,所以这座教堂一直持续到新秦13年,也就是1889年才正式落成。

    然后很快的,中国就跟英法美俄等彻底撕破了脸。这几年一神教在中国境内的传播完全被停止,教徒数量连年萎缩。甚至连一些教堂的自我开支都要支撑不住了。

    罗伊本身是一个一神教教徒。西什库救世主堂是他常年做祈祷的地方。自然地,罗伊也成为了一神教现今在中国高层当中的仅存不多的影响力量。

    高大的尖顶教堂耸立在西什库,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大多是洋人。随着东西和约的递达,诸多的外国人又一次涌入了北京,这座中国的政治中心城市。信奉一神教的洋人们到教堂祈祷,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教堂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他们信奉的神灵需要肃穆的环境。可惜,这些都不是西什库能给的。

    中国人太多了。这些年北京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突破了400万大关。哪地儿,都住满了人。连带紫禁城边上,都有一座座小房子,一条条胡同出现。在前清时候相对寂静的西什库,也是人潮如涌。

    整个教堂都被四周依旧没有平息的喧闹包裹着,往来的不少西方人都下意识地皱眉摇头。

    “真不明白中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天天就像在过狂欢节似的。他们如此放纵,追求酒水和美食,不知有多少灵魂浸泡在享乐中向着地狱坠落。主啊,赐予他们怜悯!主啊,赐予您虔诚的仆人力量,庇护您的仆人,能引领这些迷途的羔羊,投奔我主的怀抱,尽享我主无上的荣光。”

    一个神父在教堂门口握着十字架低声嘀咕着。以至于一辆汽车驶近他都没有注意。但西什库教堂有的是有眼色的人,一个神父快步从他身边越过,姿态恭敬中甚至带着一丝谦卑的迎接着从汽车中走下的人。罗伊,一神教在中国的最强大支持者之一!

    “安拉神父,快去请卢新平主教。我是来传达皇帝陛下的口谕的。”

    “皇帝陛下的口谕?”安拉神父脸上浮现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古怪神情。太出乎预料了,那位战神竟然有一日把目光投向了渺小的‘自己’身上?!

    “您先请进。”安拉立刻拉过刚才那个发愣的神父,是的,那位在祈祷着为主多多放牧羊群的神父,在安拉的眼中就是发愣。“快去请主教大人。”

    罗伊跪倒在十字架面前,默默地祈祷。这是他的生活本能,波兰这个命运多舛的国家是一个宗、教气息深厚的土地,至少95%的人信奉着一神教。罗伊在没有投靠刘暹以前,他只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