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重新的生活-《穿越1862》


    第(2/3)页

    而且现在正是吕宋群岛的雨季,移民到朗布隆岛的大部分居民都停止了户外活动。他们移民的时候带的有国家的补助,带的有自家的家当,一两年时间不干事儿也能支撑的下来。不过这并不代表大家都没有事做。

    除了下刀子也不能停的港口扩建和灯塔的修建外,椰树林边的木材加工厂内。湖中镇外的砖窑厂,这地儿缺少石灰岩,一应水泥和石灰都需要从外面运进,码头仓库的扩建也不能停。至于船坞所在的修理厂,到处是忙忙碌碌的移民身影。

    这些从福建过来的移民,在修养了一段时间后,现在已经开始被组织起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了。他们白天在各处‘工地’干活,晚上还要上夜校被统一教授一些汉字拼音,在所有的殖民地里,推行的汉话都将是以汉语拼音标注的普通话。那什么闽南话、客家话、粤语啥的,都可以洗洗歇着了。内容则主要是卫生常识、热带生活注意事项以及政府律令等课程。

    这样的集体学习生活可能将伴随他们最长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直到这个居民点彻底的能够达到政府要求,并且可以自行运转起来。这个在政治级别上仅仅是一个镇的小岛,才能结束如此的生活。而负责教导和指导他们的教员,就是这个镇政府和港口关口的政府人员,以及镇上学校的老师。

    此次大移民不仅是国人的一次大迁移、大扩张,也是一次大规范,大整顿。

    常保不紧不慢地走在厂房内。此时时间已近中午。但外头已经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雨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幸好制作砖坯的厂房建在了地势较高处,周围排水设施也一应俱全,倒也不虞厂房遭到雨水浸泡。

    厂房是砖木混合结构,部分承重墙体或柱子由砖石砌成,其中的一些用料是直接打镇子里拆下来的。而砖窑厂其余的建筑就简单得多了,由劣质木板和茅草草草而就。房顶上铺满防水油布和茅草,供工人歇息和摆放砖坯用。四周的墙体上开了很多小窗,也是通气通风用的。外头连连的大雨并没有阻碍砖窑的工作。

    豆大的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窗上,声音大作,只感觉要把玻璃打碎了一样。厂房内很多地方都洒了石灰,这自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潮气。雨季就是这么讨厌,空气湿度极大,对蒸汽机的保养也没好处。

    整个窑厂并没有占用多少移民,满打满算一百人都不到,这还连着运输砖头的车队。可出产的砖头,却不仅供应着自己这小岛,还照顾着周边多个地方。

    这些日子移民不断地涌入吕宋,砖头是绝对的需求品,这家窑厂之所以被建设在郎布隆岛,除了这里左近小岛就有一个小煤田,也是因为朗布隆岛地处吕宋群岛中央部位的腹心位置,方便货通八方。

    常保随便看了几眼,并没任何在意,他虽然是这家窑厂的厂长,但也不能随意的训斥工人。现在任何一家员工超过三十人的厂子都建设的有公会,郎布隆窑厂有着九十三名员工,自然是有工会的。

    作为一名打小生活在距离香港很近的广州的旗人,常保是很了解工会的力量的。当年香港的工友会是很给力的,虽然常保发怒的时候也会冲着工人大骂几声‘扑街仔’,也不管手下的福建工人是否理解的了。但那都是事出有因,绝对没有随心所欲的。

    洒在各个角落的生石灰很多都受潮反应掉了。空气实在太潮湿了,就连厂房内部的墙壁都湿漉漉的迷起了水雾。可天上的乌云依然没有一丝要消散的意思。常保却不觉得这比广州的日子有什么难熬的地方。唯一让他时不时品起来不是味道的是,他当初为什么要从广州跑去福州?干嘛不干净利索的在广州就投降了?那样的话自己可能就会跟着广州人分到马尼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