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北洋军阀-《穿越1862》


    第(1/3)页

    一个国家,一个大国,一个强国,事情从来都是千头万绪的。

    上位者,顶层的上位者,从来都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专门关注于一件事情。就像现下的中国,一边同荷兰谈判,一边同德国谈判,另一边还要宣传教育,继续的组织移民,继续的修筑沟通内蒙西南新疆与内地的铁路,继续征召新兵,继续推行电力……

    ……

    河南陈州府,周家口。

    在明清时期,周家口是西北与江南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如今到了新朝,周家口的兴旺丝毫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壮大。

    前年,也就是第一任内阁最后一年的任期当中,经河南省政府特批,周家口由镇升级为县,成为了陈州府最新的一个县城。

    而周家口级别一升格,这里立马就出了个幺蛾子!

    在人口密集,人均耕地不到三亩地的陈州府,周家口赫然组成了一个合作农场。这是农村合作社制度在中国被提倡以来,河南地区第一个民众自发组成的合作社性质农场。

    加入农场的有大地主两个,小地主七个,自耕农三十五户,佃农一百零三户,农场总面积一万一千亩,牛马总数量接近四百匹,车辆六百多,农用具等百套!

    农村合作社是第二任内阁就任之后提起的一项农村新政策。可以跟红朝的合作社挂钩,只是并不像红朝时那样是政策推行的,新秦这里是自愿参加。

    以土地连片为前提,将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并且有农业税收上的一定优惠额。也就是说合作社性质的农场税收跟个人的农业税收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一个前提,一家只准入股一个农场,并且合作社性质的农场。单个股份不得超过30%,且必须由五家人以上。

    刘暹这么做。对,这法子还是刘暹想出来的。他还是从促进大农业发展的基本点出发。眼下‘农场’发展的还是很缓慢。刘暹想到日后的机械化农业心理面就有些着急,就想出了农村合作社这么一出来。反正也不是强制性推行的,根本不会发展到红朝时候的地步。

    像周家口这里由九个地主出面组合合作社,因为基本面积和成立速度,这事儿直接就惊动了刘暹。换句话说,这周家口的河北农场是直达天听了。刘暹甚至知道这河北农场做头头的人叫杨万同,自身家底并不丰厚。在九个地主当中排名最末尾,可他是前清的举人。前半生为人处世又很厚道和公正,在周家口,在整个陈州府都享有声名。自己不仅是陈州府的府谘议局议员,还是省谘议局的议员。这河北农场由他来担当带头人,不管是两个大地主,还是最底层的佃农,都信服的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