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与爱迪生比肩的大神-《穿越1862》


    第(2/3)页

    年纪轻轻,并且没有正式大学学位的大神在总数五十多名来华的欧洲学者、科学家中地位是最低的。被绝大多数的‘自己人’看不起。

    前面不是说了么,大神的家境很一般很一般。1875年在奥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学学习物理学、数学和机械学。但他在大学只上了一年的课,第二年军事边境局撤销。他失去了助学金,交不起学费就被迫退学。所以说大神也是没有毕业证的。1877年,大神到布拉格学习了两年,一边去大学里旁听课程,一边在图书馆学习。1879年,他试图在马里博尔找一份工作但没有成功,之后返回布拉格继续学业,之后就来到了中国。

    而且对于交流电,这批欧洲学者当中并不是没有人在研究。刘暹对自然科学院非常大方,在这里只有研究不成功的课题,没有因为资金紧张而被迫叫停的课题。主持科学院工作的华蘅芳大手一挥,来者不拒。谁申请资金做做研究都可以。结果关于交流电的四个研究小组当中,大神一人挑大梁,带着四个中国学生组成的研究小组,毫无疑问的在竞争中站到了最前列。随后四个研究小组合并,由大神来主持研究工作,交流电动机的进程那是哗哗的向前翻滚着。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就有了定型机,今年开春时候,整个科学院的供电都有四个直流发电厂便成了一个交流发电厂。大神的地位也陡然跳跃到科学院的第一列!

    现在大神正在进行他早就有的一个设想——双向电流的研究。

    作为暗中推动这一切的刘暹,心中很有成就感。虽然交流电的发明专利不可能给大神享有,但专利申请的发明者第一位填的是他的名字,属于他的荣耀刘暹不会抹去。并且刘暹也不会跟爱迪生一样,吝啬到一毛不拔。只要交流发电厂铺展开来后,大神就会得到一笔让他三辈子吃喝不愁的巨额奖金,同时还有荣誉嘉奖。

    刘暹从一开始就对直流发电厂不以为然。那玩意太不经济,也不便利了。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这种灯在现实生活中的迅速普及使爱迪生本人从发明家迅速转变成为一名成功的大企业家。但同时他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一个住宅区里的照明灯如果和发电站的距离超过一公里,就无法得到足够的电流发出强光,这是因为直流电无法在远距离的情况下传输能量。为了使照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只好在每隔1公里的地方建造1座发电站,要不然就要增加发电机的功效,或者将若干个发电机连接在一起,以便产生更多的电流。

    来自后世的刘暹要是能对这种‘电’感到满意,他脑子就进水了!

    太阳落山,黄昏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广场。就跟后世一样,刘暹同样将将*这个紫禁城正门广场化了。只是现在的*广场没有太祖纪念堂,没有人民大会堂。有的是一样的升旗仪式,一样的英烈纪念碑,和一座陈列着秦军过往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全部战争经历的纪念馆。这里面有秦军在战场上缴获的俄*旗,法*旗和日本军旗,有俄国的停战协议书,有法国的条约书,有日本人的投降书……

    刘暹还在北京西山建立了一座陈列着过十万英烈牌位的忠烈祠。忠烈祠总共落成还不到一年,刘暹已经带着刘盛来过这里三次,范德榜带着内阁重臣集体祭拜一次。军方,就不知道集体和单体来过多少次了。还有将士的遗属,不远千里、万里的来到这里。

    能被国家立祠祭奠,皇帝、重臣络绎不绝,这是国人莫大的荣耀。家人前来祭拜,也是悲痛中带着喜的。

    略过这个话题,傍晚来临,天色暗下,很快就要到亮灯的时候了。七点半,报纸上说的亮灯时间在七点半。

    勃朗德慢悠悠的走在前往*的路上。他是《字林西报》驻北京的记者,一个非常容易应付的差事,又是一个极其难以对上面交代的差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