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时还坐上知府位置的还有吴炳麟的二弟吴炳仁,他是临清知府。吴棠曾经做过漕运总督,又是慈禧身前的大红人,安排侄做个肥缺有什么不可? 两兄弟的父亲吴检是因家贫弃,看清了。是因家贫弃,那吴棠本人可没有弃。那时候吴检以磨面粉养家。吴棠乡试省试都由吴检陪同,拉一小驴让吴棠骑,另一驴驼面粉换盘缠。每到一旅店。店主都以为吴检是吴棠的仆人,后来见同寝同食,方知道二人为兄弟。 并且吴棠长早亡,死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二在吴棠发迹的时候还年幼,吴棠把吴炳麟吴炳仁两兄弟当亲儿看待,可惜整个吴家后代没有长进的。 吴炳麟吴炳仁有吴棠这颗大粗腿来抱。快四十岁了,才是个知府。他二儿吴炳祥,是道光十年(1850年)的人,同治庚午(1870年)科举人,却一直没能再进一步。 吴棠病死之后,随在他身边的吴炳麟直接投降,只望能安生安葬一下吴棠。 但吴家的‘罪孽’不会因为一个吴炳麟的投降就全部打消了的。而且吴炳麟也好,吴炳仁也罢,骨头都还挺硬,对厚待吴家的满清保持着忠诚,被审判他们的法院毫不客气的划入了前朝遗孽当中,家族的将来也跟着是全完蛋了。 吴炳麟吴炳仁没有步入官场的两个兄弟还好,还能守在老家。但吴棠的两个儿和吴炳麟吴炳仁两家就大米开花,各自被发配东西南北了。 四家人,一家去蒙古,一家去东北,一家去西北,还有一家去兰芳。总之他们今生再相见的可能性是不大了。但比起吴炳经这个一样跟随吴棠的族兄来,四家人的下场已经好多了。后者直接殁在了阵中,连遗骸都没找到。 吴炳麟一家就是去东北的。 其长吴增倬,已经成年娶亲,生育有一儿一女。 年中所经历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让吴增倬跟他老一样面对东北变得很坦然。他今生一定要扬眉吐气,待日后让老爹得赦免,一家人转回老家。 就跟吴炳麟赤果果的要死忠满清一样,吴增倬也是红果果的要效忠今朝。如果不是家中的地位大落,吴炳麟的左腿因伤留下了后遗症,走起来有些坡,吴炳麟非狠狠教训一下自己这儿不可! 比起小桥流水,曲转悠扬的江南来,对于吴增倬这样心怀豪气的男儿来说,关东大平原一望无际的原野,色彩斑斓的群山,别有一番风景,更加让他心情舒畅。远离家乡的怅然被关外的大气冲刷去,辽东雄壮的风景让他深深的被吸引住。有景抒情,这是一种振奋的激昂在他内心澎湃。 东北也有军队,吴家属于‘罪户’,直接参军是不能的,但可以加入民兵,更一步加入联防队。 吴增倬不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泥腿,吴家这两年虽然困迫了,但报纸还是买得起的。 那《大公报》等报纸上已经不止一次提起要收复前清时期割让出去的土地了。并且说随着蒙古东北和西北的移民争夺,北面的邻居必然会感受到威胁,中俄两国在边界上必然会有纠纷发生,矛头是直指东北对面的老毛。 在吴增倬看来,这一个振兴吴家的难得好机会。 中国坚持了两年的人口大迁移,数以万的人口被迁徙到了东北西北和北面的边疆,自然的当今朝廷在东北西北和内蒙的统治就越发稳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