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帮子草包饭桶-《穿越1862》


    第(3/3)页

    就跟上文说过的一样,台湾这里的土地,大租户到小租户,小租户到佃户,集中率比大陆内地都要高出很多来。自耕农数量很少。只是他们作为一只‘鸡’,则已经是够了的。

    ……

    “林家有两千多亩田地,在册的不到一百亩。不过他这家算是个特例。其他的……”陈亮拿着一张纸给张守训看,指着上面罗列的几家士绅租户的实际田产和备报官府的在册农田,“不算山地和林地,农田在册大致上都保持在一到两成左右的比例。所以淡水县全县的熟田当在一百万亩上下。”

    清赋局不可能亲自住查探,所有的资料都是军情处提供的。而至于他们是如何得到的,从哪里得来的,那就不是张守训、陈亮、焦文湛管得了的了。

    刘暹对张家的人很是倚重,张守炎在秦军一系的地位完全不逊色汉中的李楹。张守训入清赋局,张树平在钢铁厂,丁振铎为侍从长,全都委以重任,信赖有加。可就是军情处这一块上,张家人乃至他们推荐来的一系人,半点也涉入不进。

    “如果算上茶园、林地,整个淡水的田产在一百五十万亩。”

    陈亮、焦文湛的说话是很不负责任的,他们的估算很简单粗略,跟现实的实际数值肯定会有很大的出入。但清赋局在淡水上下十几个人,谁也不会在这一点上较真。于是淡水县田亩的大框子就这么的定了下来。

    而茶园、林地,后者经济效益不大,前者就很是兴旺了。台湾茶畅销日本和美国,前者直到后世刘暹穿越的那个时代都非常的推崇台湾茶。而美国在这个时候,更有约翰.杜德这个在台湾茶业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的光辉人物。

    台湾有野生茶树,但是台湾茶的历史至今也才不足百年。台湾的冻顶乌龙等茗茶近乎全部来自福建。约翰.杜德的出现为台湾外销茗茶提供了最好的窗口,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现今已经扩展到了数十万两银子的产业规模。名头比不上台湾的樟脑强,可实际上已经对樟脑完成了超越……

    不过茶业方面的事儿,那是属于商务局!(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