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战前-《穿越1862》


    第(2/3)页

    可刘暹也只能忍着。秦军中现在剃光头的越来越多,因为刘暹留着一个光头,越南回来后就再也不蓄发了,下面的人有样学样,全军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大光头。

    这次校场校阅,参入兵力达五千余人,去年广西、海南招募的新兵,全部亮相。以大队为建制,七个步兵大队、一个海军陆战大队,两个炮兵大队。没有骑兵,因为岭南之地的新兵太不了解马匹了。并且刘暹有汉中这块根据地,有新疆之战锻炼出的数千精锐骑兵,也根本不需要再在广西招募骑兵。这里的士兵做步兵,或者是山地步兵,才是最适合的。

    排面如刀切,摆臂似流光,踢腿像射箭,落地若雷霆。

    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线。线线笔直,展现出队列的整齐划一之美;势如雷霆的足音,踢腿带风,落地砸坑的铿锵步伐,体现的是力量之美;绝对标准的步幅,绝对均匀的步速,绝对正直的走向,绝对准确的节奏,绝对协调的配合,体现的是统一之美。

    如果,如果眼前的这些秦军战士,能够换上一身西式军装,那么他们的军姿,他们的威武,能让西方列强都另目相看。可事实是,秦军将士一身的号褂、马甲,十层的威风能剩下五成就不错了。

    虽然检阅部队的每一个战士,都胸怀壮烈,心潮澎湃。阅兵中也确实是,军威震撼,兵行壮阔,步履强劲,齐勇若一,让人目不暇接,让人感到震撼。但是那一身绿皮着实太减魅力。

    刘暹心里清楚这种阅兵的效果,当初不辞万里远赴新疆的时候,他也在汉中校阅过手下的将士。说真的,跟后世的解放军大阅兵真的没法比,威武雄壮,远远不及。可能真的是时代的差距吧,后世解放军大阅兵中,那种如海浪拍岸,如松涛阵阵,随大地共鸣的力与美的统一,威武与庄严的展现,纪律与意志的凝聚,完全从秦军身上看不到。刘暹不认为那是训练上的差距,秦军士兵的训练很刻苦,更觉得那是信念上的一种落后。

    第一个方阵,整整五百名官兵,排成2o*25的步兵方队,正看一条线,斜看一条线,横看一条线,竖看也是一条线,步法整齐如一,矫健有力,落步声响亮整洁。

    这些广西人、海南人,身材可能不如汉中人、北方人高大,但是当年小日本的鬼子兵也一样是矮子,人不比枪高多少。如今他们步枪倾在胸前,枪口向外一条直线,雪亮的刺刀直指前方,在阳光下不时闪耀着逼人的寒光。

    刚一亮相,整齐的队伍,就让观礼台上观众响起一片呼声。

    这座观礼台就是校场本来的阅兵台,上面不仅有刘暹等秦军一系人马,还有柳州知府徐延旭、布政使佛尔国春,按察使崇福,前两者都是刘暹的老熟人,后者是刚从湖南调过来的,为蒙八旗的,加上任巡抚的祁世长,这个满清名臣祁寯藻的儿子,北京方面对刘暹的夹持,在刘暹不露迹的情况下,已经达到最高了。

    当士兵们走到观礼台的时候,随着一声响亮的口号,齐步走瞬间变成了更加威武的正步走,布鞋踏在土地上,踢腿带风,落地却砸不出坑,只能发出一声声整齐的闷响。

    贝尔和越南的瑞国公阮福膺禛看的是目瞪口呆。这样的队伍实在太有冲击力,太具视觉感观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