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建立钢铁厂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历史上汉阳铁厂用了两年十个月,秦军的钢铁厂没那么大的规模。再由先前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展数月,诸多库房都已经建好,只等一座座高炉建起,所有的设备安置完备,那就可以了。估计要半年到八个月。 秦军钢铁厂一共有日产80吨(200立方米)的高炉2座,10吨平炉1座。为生铁厂和马丁钢厂,并设钢轨厂(设800毫米轧机)、铁货厂、熟铁厂共五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五金厂四小厂。从炉机到地脚螺栓全部是从德国引进。预计完全投产之后,每年可产生铁四万吨,钢一万吨,以及相应的钢轨和熟铁料。 钢铁厂设立所在的尖山镇,临靠钦江【下游】,而钦江从北向南是一直流入大海的。其下游江面宽达五十丈,水深五尺左右,足能够通行载重五百石的中国旧式沙船。日后运送铁矿石和焦炭的船,在钦州港卸船,然后以老式沙船载运,就可以一路把矿石燃料运进钢铁厂。相比起外国的钢铁厂,秦军的钢铁厂虽然没有那种铁矿、焦炭全都聚在一块的煤铁联合企业成本更便易,但成本真心也不大。至少比起历史上的汉阳铁厂,比起小日本的八幡制铁所,那是便宜的太多了。 刘暹在钦州直直呆了半个月,才回柳州。钦州、廉州府视若不见,广州也跟是哑巴了一样,一个字没说。刘暹本是想在钦州继续待下去的,但是两年多时间里,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右江镇总兵李士恩又要出兵云南了,他不能不回柳州。 李士恩是福建人,武进士出身。于左宗棠手下发迹,虽然出身有疑,但也可算是湘楚一系的人。入云南则在刘长佑、刘坤一手下听调。 这位是年初才从云南率军折回来,刘暹那时候才见了他第一面。印象还可以,为人知道进退。李士恩为刘暹备了一份大礼,因为刘暹初到广西的时候,那一批枪炮给了他不小的助力。 李士恩是被一脚从云南‘踢回’广西的。太平军日渐落寞,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可是狼多肉少,西南太平军不够湘淮各位大佬和底下诸将们分润的。那么就只好先踢出去一些人,而只能算是楚军外系的李士恩,就成了牺牲品中的之一。 现在石达开榜上了英国人的大粗腿,大批后膛枪械、火炮和火药的补给送到,令太平军绝地反弹,元江州一战后士气大涨。并且有了充足的后膛枪炮与弹药在手的太平军再打起防御战的时候,湘淮军再想突破,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湘淮军现在又把李士恩调过去,刘暹怎么看都觉得是做炮灰用的。 “到军务处去,领走五百杆新枪和弹药。自己悠着一些,现在枪弹不比之前,打的远,别把性命丢在云南了。” 雪中送炭,饥寒时送上温暖。刘暹再不会笼络人,也不会放弃这么个机会。不过他依旧没提一句笼络的话。 李士恩也不知道是真的感激,对湘淮军寒心了,还是做出的表演,在刘暹面前是感激涕零。“军门大恩,末将铭记在心。” “待到西南平定,末将愿追随军门左右,效犬马之劳。” 刘暹对李士恩并不怎么看重。但好歹也是一镇总兵官,自己日后起兵的时候,也能壮一下声势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