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日子怎么会不如原前-《穿越1862》


    第(2/3)页

    “继续放里面走。”盛宣怀可没下车步行逛遍工业园区的想法。而马车溜达了两刻钟后,依照盛宣怀的意思。再度停到了最外。

    马车里沉默不已。盛宣怀闭上眼睛,脑子里剩下的似全是那呼呼直冒的烟筒。这就是工业啊,虽然还很单薄,加在一块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一半。但是它们产生的效益,单独任何一个都能碾压江南制造总局。

    建立于同治四年的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是由曾国藩规划,由李鸿章实际负责,是洋务自强运动其间创办的最大军工厂,也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首批投入就达25万两白银,随后曾国藩获得许可从上海海关取得百分之十的关税作为制造局的经费,同治八年时这个比例又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这相当于每年有至少40万两白银以上的经费投入。

    就是秦军图纸上的钢铁厂一夜之间就能建成,也比不上江南制造总局的价值。

    不过说到效益和结果,盛宣怀这等李鸿章的心腹就能呵呵笑了。以仿制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为例,德国的成本只是十两银子,江南制造总局的成本价却高达近十八两银子。制造局军备生产所有原料几乎都靠进口,人员,尤其是洋人技工薪水偏高,申购物资浮滥,官员人数过于浮滥——除了外国顾问日渐增加,中国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让江南制造总局与其他各地的机器局一般,所产质低价高,如一个个黑洞,吞噬着大量的钱财。

    原时空的历史上,作为北洋一系的钱袋子的盛宣怀,这时‘求富’的念头正在蓬勃萌发着。因为深知洋务运动实质之内情而产生的迷茫,似乎看到了远方迷雾中隐现的一盏指路灯。

    马车静静地侯在工业园区一边,时间慢慢的过去。夕阳西下时,马车内的盛宣怀突然听到了一阵铃声。

    铃声是从后方传来的,盛宣怀伸出头看,就见是一辆毛驴车,一个老汉甩着鞭子,毛驴劲下吊着一铃铛。车子堆积着货物,但都用厚布遮盖着,让盛宣怀看不出来是什么。

    毛驴车慢慢走过马车,赶车的老汉还对着盛宣怀一笑。然后盛宣怀就看着老汉赶着毛驴车一路走去了火柴厂。

    “这位老爷,这老汉该是给火柴厂送火柴盒的。”车厢外,已经闭着嘴巴静静等候了很长时间的车夫,赶着盛宣怀盯着毛驴车的眼神,小心的开口说。

    “嗯?”盛宣怀神色顿了一顿,然后焕然一笑,伸手将一块鹰洋抛给了车夫。“说说看,刘军门来这两年,柳州都有什么大变化。你们日子过得比原先好了呢,还是不如原先?”

    车夫受惊若宠的接到鹰洋,脸上笑开了一朵花。对于盛宣怀的询问,笑容更加的灿烂。“日子怎么会不如原前。看那火柴厂了没有,还有卷烟厂,只空闲时候糊糊火柴盒、烟盒,女人、小孩一个月也能挣个三五百文钱。更别说这些厂子招了那么多的人做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