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六十九章·新家(上)-《虎妻兔相公》
第(1/3)页
八宝村的东头有一座生意兴隆的榨油磨坊,它的主人是村里的财主殷老爷。殷老爷名下除了这座祖传的榨油磨坊外,还有一片二十亩的桑园和八十亩上等的良田。这些都是他老人家一生打拼积攒下来的家业。
殷老爷这一生几乎别无所憾,唯一遗憾的是偌大的家业竟然后继无人。这倒不是说殷老爷膝下无所出,他的两任妻子一共给了他五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虽然这五个女儿个个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只是,按照乡人的观念,没有儿子终究是一个绝户儿。因此,这便成了殷老爷最大的心病。
一开始,殷老爷并没有动到招赘的念头。当殷家大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时,殷老爷正值壮年,他认为自己还年轻,完全有可能生一个儿子,就毫不犹豫地一挥手,让一个在城里开钱庄的男人带走了性情爽利的大姑娘。
当有人向二姑娘提亲时,殷老爷觉得自己也不算老,应该还有戏,说不定哪天就能生一个儿子。于是手一挥,秀外慧中的二姑娘便跟着邻村的大户走了。
当三姑娘到了适婚年龄时,上门提亲的人几乎踩断了殷家的门槛。因为四乡八镇的人都知道,殷家三姑娘不仅人长得好看,也是持家的一把好手。然而,一向对嫁女很是爽快的殷老爷此时反倒有些犹豫了。
那年殷老爷已经五十有一,男人在这个年纪生儿子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机率比较低。做事一向思谋周密的殷老爷开始在自己的期盼中谨慎地加入了更多的实际考虑。于是,他把那个刚满十六岁且不太会理家的老四推给了那位人称“苏半城”的邻镇富豪,而将能干的老三留在家中。
又过了两年,殷老爷渐渐地看开(也有人说是殷老爷渐渐地绝望了),看来老天爷是不会给他一个儿子了,他便动起了招赘的念头。看看家中仅剩的两个未嫁女儿,殷老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三姑娘。
他这么选择是有道理的。虽然五姑娘是老小,最得他的欢心,且平时在琴棋书画上狠有两把刷子,简直不像是庄户人家的女儿。但是,要支撑起殷老爷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业,那琴呀诗的可比不上扫帚和算盘管用,而这些正是三姑娘的强项。
于是,殷老爷咬咬牙,让心尖尖上的老五嫁给了城里的举人姚老爷,而将已经二十岁的三姑娘继续留在家中。
看着年岁有些大了的三姑娘,殷老爷倒并不是很愁烦。乡下人,只要家里有点钱粮,姑娘再有几分姿色,是不愁没人上门的。然而,他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乡里的风俗,如果不是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谁家也不会舍得让自家的儿子像女人一样“嫁”到女方家去的,那简直是有辱门庭的一件事,会被乡邻戳脊梁骨的。而且,这几年正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除了那好吃懒做的,只要是勤快一些的人家都有一口能多养一个人的余粮。且殷老爷一生勤俭,最看不得的就是那好吃懒做之人。因此,三姑娘(毋宁说是殷老爷)的选择余地就小了很多。
不巧的是,三姑娘的继母,殷老爷的第二个妻子此时又忽然染病暴亡。按照乡规,三姑娘至少要守孝一年后才能谈婚论嫁。
殷老爷的原配,即三姑娘的亲生母亲,在三姑娘才一周岁时就死于流产。这继母来到殷家后,也一直处于怀孕、生子或流产的状态下。乡亲们都在私底下偷偷的说,这两个女人全都是被殷老爷那固执的求子愿望给害死的。
谁也不知道殷老爷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求子心切,只知道自从第二个妻子死了之后,他便渐渐地显出老态来。
殷老爷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来日无多。他的心事也不再是没有儿子,而是这可怜的三姑娘。
如果他走了,三姑娘的终生要依靠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