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悲惨史-《重生日本1946》
第(2/3)页
1877年,日本国内爆发了西南之役,日本政府忙于平叛,吞并琉球的计划才告放缓。翌年5月14日,“琉球处分”的炮制者大久保利通因西南之役遭到暗杀。但“琉球处分”已成为日本的国策,大久保的死只是改变了此项计划的执行者。1878年12月4日,继任的内务卿伊藤博文向三条内政大臣提出了全文共计14条的《琉球藩处分方法》,并于次年1月再次派遣松田道之向琉球宣示日本的处分决定。琉球方面对此也再次表明了异议。3月,刚从琉球返回的松田第三次被派往琉球,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与松田同行的还有园田安贤警视补及警部、巡查共160余人,并以熊本镇台的波多野少佐为分遣队长,参谋本部益田满大尉为特派参谋率领步兵400名随行。事实上松田道之在第二次出使琉球前,论及“琉球处分”的具体方法时曾提出:“若在发布命令废藩置县的同时派遣兵员,将被误认为讨伐而招致无谓之动摇。”时隔两个月后,日本政府就一反前态,悍然出兵琉球,足见日本政府这次已将过去诱降琉球,通过“合法”手段来达到吞并目的的意愿抛于脑后,展现出即使通过武力手段,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琉球处分”的态势。1879年3月27日,是琉球王国历史的终焉之日。这一天松田道之在琉球王城首里宣布了“废藩”的决定。尽管琉球对日本单方面的处分决定坚持一如既往的抵制态度,但面对日本的武力镇压,这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4月4日,“旧琉球藩废止,置冲绳县;县厅置于守里城”的公告在全日本发布,翌日锅岛直彬被任命为冲绳县首任县令。
清朝对于日本单方面的“琉球处分”一直不予认同,后虽然在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斡旋下勉强同意了日方草拟的《琉球条约案》,但实际并未正式签署。“就这样,对清政府来说琉球问题一直没有正式完结,直到《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日本,琉球问题才自然消灭。”
当时日本国内也有有识之士对“琉球处分”提出异议,认为:“强行对琉球进行处分与西方蛮横的殖民政策无异。”但日本政府不但不纳雅言,反而变本加厉走上了对外扩张的不归路。可以说“这次琉球‘废王国立藩’既是日本明治政府为推行其对外扩张政策的一次试探,也是其蚕食亚洲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军国主义者眼看难逃失败的命运,便指使冲绳守军用老百姓的生命为筹码,试图延缓美军的进攻速度,为日本本土赢得宝贵的时间,这就是著名的冲绳保卫战。
要想全面了解这场战争,最好的去处就是位于冲绳岛南端的“冲绳县和平祈念公园”。这座公园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园内有一座纪念塔和一盏长明灯,但最吸引我的是冲绳战役阵亡者之墓,墓碑用黑色大理石建成,排成扇形,上面刻满了死于那场战争的所有人的名字,总计有24万之多。除了日本人之外,公园还为美国、朝鲜和中国的阵亡士兵开辟了专区。让人震惊的是,这24万人中有至少一半都是冲绳岛上的平民,死亡人数约为当时冲绳县总人口的1/4。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平民中有很多都是在日军的逼迫下自杀的。距此地不远处有个喜屋武岬,正好位于东海和太平洋的交界点上。当年很多日本士兵和冲绳老百姓就是在这里跳海自杀的,从此这片风景优美的海滩岩壁就成了冲绳人民的噩梦之地。
要想真正体会这场战争的残酷,则一定要去参观姬百合之塔。载我去那里的出租车司机名叫仲地俊明,今年60岁,是冲绳本地人。他对我说:“我恨美国,但不恨美国人,我更恨日本人,他们把冲绳人当做二等公民,‘二战’时自己躲进地道,把冲绳老百姓撵出来当炮灰。”
参观完姬百合之塔及其附设的姬百合和平祈念资料馆,我终于明白了仲地俊明这句话的含义。所谓“姬百合”,是冲绳女子师范学校和第一女子高等学校女学生们的昵称,但她们被日本军国主义洗脑,间接参加了冲绳之战,又被称为“军国少女”。从资料馆展出的照片看,战前她们是一群可爱的小女孩,梳着好看的长发,喜欢学英语。可在“二战”期间,她们被迫剪掉长发,走出教室,帮助农民种田以补充军粮,英语更是被禁止学习。那时全日本流传着一句口号,叫做“一亿一心大和魂”,日军号召冲绳人民“玉碎”,意思就是为了保护国家荣誉而优雅地死去,决不投降。
1945年3月22日,222名女学生和18名老师被冲绳驻军征用,组成了“姬百合护士队”,参加战地救护。这些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5~18岁,真正的花季少女。她们一开始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太严重,很多人都带着梳子、文具和课本来报到,准备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可她们没想到的是,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日军根本没想保住冲绳,而是把冲绳保卫战定位为“消耗战”,唯一的目的就是为日本本土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这场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日军伤亡极大。
女学生们担当了南风原冲绳陆军医院的护士,帮助医生照顾伤员。战争进行了不到一个月,日军就不得不撤到了冲绳岛南部的山区开展游击战,军队医院则隐蔽在山洞中。姬百合之塔前方就是一个山洞的入口,直径只有2~3米,但下面很宽,深达十数米,因此洞内显得黑糊糊的。女学生们不但要忍受洞内潮湿的工作环境,还被迫担当起运输食物和传递情报的任务,其中9名学生就是在出洞执行任务的时候被炮火击中死亡的。
资料馆里不断地播放幸存者回忆当时情景的录像,据她们回忆,当时洞内的医疗条件极差,有时眼看治不好,医生会强迫女学生把含有**的牛奶端给伤员喝。那些伤员喝后痛苦异常,知道自己被下了毒,就对学生们破口大骂:“你还是人吗?”
所有这些**和精神上的折磨并没有换来胜利。战争进行到了6月18日,日军突然宣布护士队解散,让女学生们“自谋生路”。这些女孩子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应对洞外凶猛的炮火,解散后头两天就有100多人死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自杀死的。必须承认,当时日本军人也没有逃跑,冲绳总指挥官牛岛满也是自杀的,死前要求士兵决不投降,为保卫天皇战斗到最后一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军在搜山时丝毫没有手软,稍遇抵抗就下狠手。
最惨的一幕发生在陆军第二外科战壕内,当时洞内还有近100人,其中包括45名“姬百合护士队”成员和5名老师。美军要求投降没有回应,便用火焰喷射器封住了洞口,当场造成80人窒息死亡,只有1名老师和7名学生逃了出来,出洞后又有两名学生被当场射杀。资料馆内有一个第二外科战壕的1∶1实体模型,参观者能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姬百合们并不是唯一的例子。当时冲绳岛的男学生们也纷纷组成了“铁血勤皇军”,直接参加了战斗。据统计,总共进行了3个月的冲绳保卫战一共有1489名男学生和414名女学生死亡,冲绳人民为日本军国主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在现场看到了很多学生游客,一开始大家还唧唧喳喳地在姬百合之塔前合影留念,但当他们走进展览馆时,立刻神情肃穆,显然都被这些女学生的故事镇住了。但愿他们长大后仍能记住这血的教训。
我后来了解到,姬百合的故事被写成了好几部书,并被拍成了电影,日本摇滚乐队theboom就是在参观了姬百合之塔后写下了著名的《岛歌》。此歌在日本家喻户晓,几乎成了冲绳文化的象征。我在岛上的那几天,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街边商店里传出用琉球传统乐器三味线伴奏的这首《岛歌》。
虽然冲绳保卫战已经过去了65年,但冲绳岛仍然驻有大量美军,美军基地附近甚至建了一个“美国村”,好让美国士兵不至于太过想家。离开冲绳的前一天晚上,我开车去参观美国村,发现这里看上去和美国西部那些空旷的城市毫无分别,到处是巨大的购物中心和电影院。在众多美式快餐店中,我找到一家冲绳面馆,服务生一开口就问我车停在哪里,我说停在了一家便利商店门口,他立刻面有难色地说,希望我把车停在面馆专用的停车场,不要给人家添麻烦。
停好车,我进去要了一碗面。边吃边和这位较真的服务生交谈起来。他英文不太好,幸亏现场还有位翻译帮忙。他说他叫松尾一彦,出生于1976年8月15日,是广岛人。“这天是停战日哦!”他特意强调了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