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等候交锋-《新安郡王见闻录》


    第(2/3)页

    王子睦也确实是个沉得住气的好孩子,接连好些日都没有任何消息,他依旧毫不动容,仍是待在院中认真苦读。偶尔,王子献也会将他带出去与阎八郎等人相聚,他亦是毫无异色,与过去并无区别。唯一的异样,大概便是他倏然会想起来李家兄弟,顺口就问:“阿兄,怎么数次相聚都不见李家兄弟呢?”

    王子献瞥了他一眼:“他们家规矩严格,若非正经的文会盛事,断然不许他们随意出门——你为何对他们二人如此念念不忘?当时也并未说上多少话罢?”

    “并没有……并没有念念不忘的意思。我只是有些好奇罢了,他们明明也是阿兄的朋友,竟像是和阎兄等人毫无往来似的。”王子睦赶紧辩解道,“既然阿兄给出了解释,我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再也不会多问了。”

    “日后若有机会,再带你与他们相见。”王子献微微一笑,换了话题,“时隔多日,杨家都未送消息过来,可能是出了什么变故。子睦,若是不能拜师,你可会觉得很失望?可会愤而弃学?或者怀着甚么执念?”

    “当然不会。”王子睦毫不犹豫地答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同大兄所言,或许只是周先生与我没有师徒缘分而已。若是我潜心进学,日后变得像张念与杜重风那般出众,便可再拜名师了。”

    “很好!我琅琊王氏的儿郎,就应该如此!”王子献忽然想起李欣与李徽兄弟俩相处融洽的情形,伸出手,尝试着在他脑袋上揉了两下。而王子睦怔了怔,竟有些傻傻地举起双手捂住了脑袋:“大兄……”

    因父母所造成的隔阂,令他们兄弟之间从未如此亲近过。王子献却倏然发现,其实想要亲近并不难。毕竟,他们是血脉相连的兄弟——便是没有一半的父系血缘,单从母系来论,亦是表兄弟。当然,唯独只有王子睦,才能算得上是家人。其余人的血缘亲情,不提也罢。而且,就算是王子睦尊敬他,愿意维护他,两人对这群家人的态度也注定截然不同。

    也罢,暂且求同存异就是。他总是需要一个能够扶助的兄弟,作为抵挡那些贪婪蠢物的盾。以王子睦的心性,便是他们不亲近,他也会成为一张盾,只不过会被刺得伤痕累累罢了。稍加打磨之后,或许他便会是最坚实的盾,将所谓的“家人”带来的风风雨雨皆挡在外面。

    又过两日,眼见着便要冬至了,王子献正在家中画九九消寒图,庆叟忽然前来禀报:“阿郎,有几位自称杨家来的仆从正带着节礼等在外头。”

    素白的梅花正好勾勒完,王子献搁了笔,对一旁的曹四郎道:“将此图悄悄送去濮王府给大王,再请大王也绘一幅消寒图给你带回来。”曹四郎领命而去,他则不慌不忙地净了手,方让庆叟将这几个仆从带进来。

    杨谦将他们兄弟二人晾了这么久,终究是忍耐不住了。许是见他们都没甚么反应,也没有让新安郡王、长宁郡主出面询问,更是从未动过去杨家寻他、求他的念头,这才有些按捺不住了罢?这一局,终究是耐性足的人赢了。下一局,不知此人又会动什么歪心思?

    他一面漫不经心地想着,一面含笑听着杨家仆从解释:“周先生原本不答应,郎君好说歹说,又大赞了贵家三郎君的品性,才终于松了口。费了这么些时候,才让周先生答应收徒,郎君实在是过意不去,觉得愧对王郎君的信任,便让小人们带着节礼过来仔细解释,望王郎君海涵。”

    若是当真觉得心中有愧,便应当亲自去国子监寻他解释才是。王子献心中冷笑着评论道:弘文馆在太极宫,国子监在皇城,离得并不远,竟连这种面子上的事也不舍得做,果然是自视甚高了些。想来,他自幼也算是顺风顺水,所以才从来不曾仔细想过这些细节罢?又或许,是他们兄弟二人还不值得他细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