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渐行渐近-《新安郡王见闻录》
第(2/3)页
嗣濮王最近确实疏于读书,只顾着忙别的了。而且,即将成为父亲的喜悦冲淡了他的忧虑与焦急,令他松快了许多。不知不觉间,竟连谋取实职的动作都有些懈怠了。当然,对着自家阿爷,他绝不会松口承认这些:“阿爷,孩儿早已年逾及冠,过了专心进学的年纪。既然已经成年,那么便该做一些支撑门庭的事了。咱们濮王府这么些年来,从未得过甚么实职,孩儿最近正打算谋一个。”
濮王殿下怔了怔,皱眉道:“我去问一问阿爷,给你封一个大都督。”
大都督,听起来真是豪气万千——亲王或者郡王任大都督,是圣人封赏儿孙们的惯例。然而,这样的大都督通常不过是挂名而已,根本不必远赴他方上任。真正领实权的,皆是都督府中的长史或别驾。当年濮王殿下也曾领雍州大都督,即使雍州都督府近在咫尺,他也只需继续风花雪月即可。没有任何人敦促他上任,更无人拿着都督府的军务烦扰于他。而在他的念头里,大都督的职缺便已经足够实在了。
李欣摇了摇首:“阿爷,大都督只是虚衔,不过是能够证明祖父的圣眷而已。孩儿想做实缺,即便只是六七品的小官也使得,至少能为祖父分一分忧。”
“胡闹!堂堂嗣濮王,做甚么六七品的小官!至少也必须是四五品的服绯之官!”濮王殿下立即抓住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吹胡子瞪眼睛地拍着身边的凭几,“你一向不如三郎讨人喜欢,少不得我这个阿爷厚着脸皮去替你讨要一番了!”
“不讨人喜欢”的嗣濮王殿下瞥了一眼旁边正襟危坐的阿弟,轻轻勾了勾嘴角。
而被判定为“讨人喜欢”的新安郡王一脸生无可恋状:“阿爷,用‘讨要’一词并不合适罢。祖父心中自有决断,无论给阿兄什么实缺都是圣恩浩荡。”在通常情况下,作为一位圣明君主,自家祖父总会做出最合适的决策——当然,这并不包括心爱的儿子投入怀中这种意外情况。
“我当然很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还用得着你来教?咱们两个谁是阿爷,谁才是儿子?嗯?”濮王殿下轻嗤一声,细细的眼睛眯缝起来,流露出了鄙视的眼神——仿佛在说:你这小子讨人喜欢的那些招数,都是我当年已经用熟了的,也不过如此罢了。
于是,新安郡王越发一脸生无可恋状:沦落到与自家阿爷当年一样的水准,给了周围所有人“孩子气”的印象,他确实没什么可得意的。
当濮王车驾到得阎府的时候,早便闻讯的阎立德、阎立本立即率着阎氏子孙前来相迎。先叙国礼再叙家礼,彼此热热闹闹地问安,欢声笑语将寿宴衬托得越发喜庆。而后,李泰又去正院内堂拜见了岳母高氏,这才在舅兄们的陪伴下,来到外院与宾客们一起谈笑。
李欣一直随在自家阿爷身边,淡淡地与身边人寒暄。见气度不凡的嗣濮王在侧,许多人心中转过了各种念头,含笑来到濮王殿下身边,与他说起新近长安流行的诗赋书画。濮王殿下似是并未发现他们百转千回的心思,不多时便畅快地谈论起来,眉眼间越发开怀。
李徽则在问安之后,就被高氏留在了正院内堂。这位夫人一直笑吟吟地揽着阎氏,将她带到长榻上坐下,又让李徽也近前来坐着。李徽很理解她想要在客人们面前展露母女情深的急切心情,却并不认为母亲与他应当毫不犹疑地配合她。更何况,他其实是已成年的郎君,不便与女眷如此亲近,便推辞了几句,在最近的短榻上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