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或许要从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种群的群居社会性开始讲起。苏荆皱起眉毛,如果要给笔记本对面的这个人从头到尾来清清楚楚地解释这个问题,或许真的要从自己的道德理论开始说起。 【为什么我们被教导要帮助他人?】 “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苏荆穿行在教学楼空空荡荡的走廊中,一边搜索可用的道具一边用潦草的字迹在笔记本上书写。虽然直觉上来说,那个狼人的力量不是自己所可以抵挡的,但是至少自己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脱身,“我们,人类的文明和存续是建立在社会上,建立在互助、利他性上的。在古代的时候,因为个体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需要团结在一起。而这就是最早的道德,最早的道德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那是一种团体性的规则。而在那之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在这个基础——维护族群生命力——之上,产生了各种变体的道德。但是那时候。道德或许用了另一些名字:礼、法、义……许多许多。” “个体,被群体所庇护。个体组成了群体,群体反过来帮助每一个个体。这种关系构建成了人类的社会。没有社会。就没有文明,没有哪怕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经济体系。我们现在或许还在树上摘果子吃,被世界淘汰。或者进化为单体力量也足够强大的野兽。而社会性的道德,就是为了维护团体的内聚力而产生的。中国文化中的礼法。就是这种道德的外在表现,它提供的是秩序,维护这个社会群体的稳定。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帮助他人这种‘美德’,和其它的利他性的‘美德’,实际上都是被群体所庇护的人所必须履行的义务。” 【那为什么,有的人不遵循这个规则,却活得比遵守规则的人更好呢?】 难缠的小鬼,偏偏要在这种争取时间的时候打破砂锅问到底。苏荆踢开教员办公室的门,落满灰尘的陈旧大衣挂在门边的衣架上,他一个口袋一个口袋地搜索过去,从口袋里拉出了一大串钥匙。 教师办公桌上散落着许多文件,他走过去,端详了片刻。 在籍的书架下面,是日常办公文件。他暂时不理会这本童话书,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教师的文件上,其中有一份文件似乎被什么人翻开过,上面有着黑色的指印。苏荆捡起那份文件。 这份文件似乎是教师对学生的记录和私人评价。 苏荆一路翻过去,那些名字和底下的评价都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那个黑色指印的主人翻阅的那一页,却很有趣,那一页上记载的学生名字被人用墨水涂黑了,下面的评价也有许多人名被涂黑的地方。 【……课堂表现沉默寡言。可能由于家庭原因,不善人际交往。……成绩较好,但是不稳定,经常出现较大波动。……求知欲强,他在学校里做的最多的事情或许就是看书。他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能与成人相比,如果能够加以引导,这或许会将他培养出自我学习的习惯。……平时很安静,但是我怀疑他和班级中偶尔出现的斗殴事件有关。虽然事情都很快地解决了,但是他的表现有某些可疑的地方。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但是他有的时候看人的眼神挺让人害怕的,就像是能看穿你一样。……】 “说的是谁,是你吗?铅笔小子?”苏荆从书桌上的笔筒中抽出一支铅笔,用一张白纸覆盖在被墨水涂黑的地方,轻轻用铅笔头的侧面涂抹。于是那些被隐没的字迹重新显现了出来。 【学生姓名:苏荆。】 “……在一个美国的小镇的全英文制的基督教文化氛围下的教会小学,出现了我,一个成长在中国沿海城市的中国人的小学时期的教师记录。嘿!这真的合理吗?!编故事可不可以编得自然一点?”苏荆对着寂静无人的教师办公室大喊,理所当然地无人回应。 “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刨根问底……那我就回答你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