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明玄-《仙武道纪》


    第(2/3)页

    假如这些先辈具体阐述“明玄”境界的种种效果,指明这种体悟是人与天合。那么后来者再想感悟“明玄”,就会多一些刻意,只会起反作用。

    “这种感觉真好,五感好像都提升了很多。”白崖站起身,捏了捏拳头,只觉眼前仿佛明亮了很多,原本注意不到的细微景物,现在都显得历历在目,清晰异常。

    这也是元气亲和力增强之后,借助天地元气所感受到的。

    “刘师曾说感悟‘明玄’要吗靠顿悟,要吗靠积累。他不看好我的悟性和天赋,故而遣我下山历练,只怕他怎么也没想到我竟然在历练途中顿悟了!”

    白崖咧嘴一笑,他原本不知“明玄”为何意。直到现在达成这一境界,才隐约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超乎刘钰意料,这么快就产生了顿悟。

    “明玄”是武者在精神上与天地自然产生了契合,体会到的一种玄奥境界。

    当初,他请教刘钰,刘钰说有两种方式可以达成“明玄”。

    一种是纯凭武者的悟性和天赋,在练习武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先辈融于武道的真意,从而产生顿悟,让自己融于天地。

    第二种是靠积累,以勤补拙并出外历练,逐步领悟自己拳法中的玄机道意。

    不过,当白崖自己达到了“明玄”,却觉得还有第三种方式,而且他应该就是靠这种方法达成了“明玄”。

    他的师父刘钰毫无疑问是个天才,但天才练武一般都是走捷径,所以刘钰对于武道基础的认识,可能有所欠缺。

    白崖现在可以确认,“明玄”的“人与天合”不单单可以从武道入手,还可以从三观和人生阅历方面着手。

    “人与天合”的本质不是肉体融于天地,而是精神。既然是精神,那么武道感悟是其中一种,人生阅历和三观信仰也应该包括在内。

    只是气境武者大多都比较年轻,时间都投入了修炼,所以造成绝大部分“明玄”的方式都是武道顿悟。

    白崖跟他们的区别很明显,前世在灯红酒绿的社会大染缸里已经泡了好几年。而且穿越到今世之后,数度明心、自省,给自己坚定志向,纠正武道之路。

    他的天赋和悟性确实一般,但他的志气和觉悟却超过了很多天才,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武道信仰。

    这一次的“明玄”看似机缘巧合的顿悟,实际却是他这七年多修炼过来的积累成果。

    “达到了明玄,那么我也该着手晋升意境了!”

    半晌之后,白崖终于从平静无波的心绪中摆脱了出来,心里泛起淡淡的欣喜。

    武者气境分为三大阶段,初入气境、内气外放、融意于气。

    融意于气层次又可细分为入微、鉴虚、返真、明玄和窥道五个小境界。

    在第三个“返真”小境界,武者便能开三关,贯通天地星桥,晋升意境,最后两重“明玄”和“窥道”小境界可以不管。

    但这样有利有弊,“明玄”和“窥道”属于个人体悟,前者关系武者是否能晋升势境,后者关系到先天契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