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番外4 多年以后-《枣儿沟发家记》


    第(2/3)页

    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病危,缠绵病榻数日,不治而亡。

    ——这是小木牌对朱高炽结局的描述,是江逸拼命隐藏在自己记忆里,一直不敢触及的痛点。如今,却是无比清晰地呈现在脑海。

    如果江逸初见之时抱的仅是对一位仁君的惋惜,此时更多的却是对朋友、对知己的忧虑。

    近年来,江逸简直是数着年头过。他每月两封加急书信,字字都是叮咛之语。

    怕他沉迷女色毁坏身体,便言语赤-裸地嘱咐他清心寡欲;

    怕他身体太胖影响寿数,便和德安公主联合起来日日督促他勤加锻炼;

    怕他太过严厉,父子之情凉薄,便在今帝与储君间当了二十多年的和事佬;

    ……

    野史上对朱高炽的死因众说纷纭,江逸苦心孤诣,一一排除隐患。他第一次觉得,没有什么比知道亲厚之人的死期更令人抓狂的事了。

    嘴上说不得,唯恐留不住。

    二人日夜兼程,一路换了五匹马,才将将在第三日傍晚赶到京城。

    城门尚未关闭,进出排查却严。

    身穿重甲的禁卫军分立城门两侧,眼睛不眨地盯着过往行人,外地来人一律不准进城。

    玄衣乌帽的锦衣卫拉着长弓伏在城楼之上,一旦发现不妥就地射杀。

    百姓们虽不知发生了何事,却也不大信当官的所说“秋猎在即,来朝使节诸多,京城内外当严家防犯”的鬼话。

    一来这才五月,离秋天还远着;二来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四方使臣年年推着一车车的贡物来贺,也没见如此。

    肯定是出大事了。百姓们心里有谱,言行上便更加谨慎三分。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连个眼生的苍蝇都得被拍死。

    好在,江逸有御赐的帝字腰牌,从城门一通直上到帝王寝殿,无人敢拦。

    京城,帝王寝殿。

    朱高炽见到江逸后明显精神了许多,原本僵硬的舌头也能说出几句完整的话。

    第一句就是不顾众人脸色,把满屋子的兄弟儿子全都赶了出去,只留下江逸和苏云起两个。

    就连苏云起他原本也不打算留的,不过转念考虑到自己一个不好,江逸之后的安全问题,朱高炽赶人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

    江逸坐在宽大绵软的龙榻边沿,定定地注视着龙床上的朱高炽。

    朱高炽也抬眼看着他,那微挑的眼角,温和的笑意,一如往常。

    明明是瘦弱的病容,此时却明显红润了许多,甚至比他平日里苦夏时的模样还要好上几分。

    江逸心头一颤,暗道不好,该不会是回光返照?!

    江逸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既而重新睁开,眼中只余十成坚定。

    “炽哥,你信我么?”

    “自然是信的。”朱高炽唇边的笑意加深两分。

    连御书房伺候茶水的小太监都知道,但凡江王爷开口叫声“炽哥”,陛下没有什么不答应的。

    苏云起执起镶嵌着玳瑁的高颈鹤嘴壶,淡定地倒了一盏温水,对于那俩人之间的话权当没听见,甚至还有心情想着,这样花哨的壶他家也有一个,没错,底上印着“敕造”字样。

    另一边,江逸看到朱高炽的笑容,翻腾了一整路的心瞬间便平静下来。

    是了,这个世界上能无条件信任他并被他信任的,除了苏云起,还有一个朱高炽。

    江逸笑着拿出包着小木牌的棉布小包,调皮地在朱高炽面前晃了晃。

    “毒药哦,七步断肠。”江逸故作凶狠。

    朱高炽面上不见一丝裂痕,依旧笑着,“我如今是连一步都走不了,这东西对我岂不是无用?”

    还能这样算?!江逸惊奇地睁大眼睛,竟像个孩子。

    “小逸,”朱高炽抓住他掩在被沿下、攥紧的拳头,“别紧张。”

    江逸登时垮下肩膀。

    朱高炽笑眯眯地拍拍他的手背。

    江逸顺势把朱高炽扶起来,垫了厚实的靠背,让他倚靠着。

    龙榻旁,苏云起垂着眼,从江逸掌心抠出木牌,动动手指碾成粉末悉数洒入手里的银盏中。

    至于那只多余的、异常碍眼的手……只当没看见。

    早就习惯了。

    江逸对苏云起露出一个感激的笑,然后才把银盏接过去,递到朱高炽唇边。

    说实话,朱高炽是有些介意的——刚刚……苏云起连手都没洗!

    ******

    洪熙元年六月,今帝以疾病缠身、难堪政事为由,将帝位禅于太子朱瞻基。

    新帝苦求不下,含泪登基。时年28岁,与他的祖父和父亲登基时相比,算是极为年轻。

    然而,新帝在位期间,政通人和,对文人艺术多有庇护,可称一代明君。

    历史在这个地方磨磨蹭蹭地拐了个大弯。

    当然,这是后话。

    数月之后。

    枣儿沟的青砖大院旁又起了一个院子,与江家大院屋并排而建,房檐挨着房檐,围墙挨着围墙。

    这家人一看就是不差钱的,光是肤白貌美的大小丫环就来了十几个,更别说模样娇俏的小厮和孔武有力的护院。

    村长江贵只跟大伙说这家主人姓朱,其余的并未多说。

    姓朱?有那些个心思灵活的心里暗暗犯了嘀咕。

    转头一想,太-祖皇帝出身草莽,登基后并未在避讳上做多少文章,因此民间同姓国姓的也有不少,说起来并不稀奇。

    江贵想想又多嘱咐了一句:“将来一个村里住着,难得走个碰头,该问好问好,该打招呼打招呼,只当平常村民就好。”

    于是,大伙的心就更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