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去镇上-《枣儿沟发家记》
第(2/3)页
江逸笑而不语。人家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并不是江逸故意不说价,而是料定了这人不会买,如果把价钱一说,让他在别处一宣传,平白吓跑不少客源。
江逸从箩筐里拿了块枣糕递给老汉,“您老尝尝。”
老汉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拿来卖的东西……”
江逸坚持塞到他手里,老汉伸出干枯的手掌小心托着,一个劲儿说:“唉哟,活这么大岁数还没吃过这么精致的点心,真好!真好!”
老汉说着,掰下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脸立刻笑成了一朵花,连连称赞:“嗯……香!甜!好吃,真好吃!怪不得叫‘枣糕’,满口的枣香味儿……这时候枣子不便宜吧?”
江逸答:“自家存放的东西。”
这时,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挎着竹篮经过,被老汉的称赞声吸引,“小哥这是卖的啥?”
姑娘说话带着股傲气,江逸会心一笑——就怕你不傲!
“红枣糕,加了足量的枣泥和蜂蜜,香甜可口。”江逸笑着解释。
或许是他英俊的脸庞,也或许是他迷人的微笑,让姑娘悄悄红了脸。
“怎么卖的?”语气温和多了。
“二十文。”
“一斤?”
“一块。”
姑娘瞬间瞪大眼,老汉一口枣糕没咽下去,险些噎个半死;就连大山也在一旁焦急地扯江逸的衣服。
江逸之所以定这个价钱也是经过了一番考量。
虽然明朝的物价他不了解,但他记得有一次上选修课时教授提到明朝皇帝鼓励种枣,一斤品质好的红枣甚至抵得过三五斤猪肉的价钱。况且他也问过云舒,在京城的点心铺里,好的糕点上百文一块的也不是没有。
姑娘都给气笑了,“原以为小哥是个实诚人,没成想竟如此漫天要价。”
江逸也笑,不同于姑娘的冷笑,他笑得很真诚,让人根本无法生出恶感,“姑娘一看就是吃惯好东西的,这里面光是红枣就不便宜,更何况蜂蜜,那可是我兄弟从山上得来的,有钱都买不到。”
“哪个山?”姑娘半信半疑。
“北边的蛇岭山。”江逸目光坦然。
这时候,老汉终于从吃到天价点心的震惊里缓过劲儿来,连忙帮腔,“蛇岭那地方老汉去过,满山的酸枣树,土蜂不少,蜂蜜却难得,听说山上有熊瞎子。”
这老汉姑娘认得,每天在这里摆摊卖豆花,想来不是和江逸串通一气骗钱的。
江逸注意到姑娘小心护着腕上的竹篮,听到里面“咕咕”的叫声,想到一种可能,“这红枣糕最适合女子食用,补气血,安胎,还开胃。”
姑娘的脸一下子红了,啐道:“看着你斯斯文文像个读书人,说出话来也不害臊。”话是这样说,但姑娘却更加心动。
这姑娘叫香枝,是镇守家少奶奶身边的大丫环,也是少奶奶的陪嫁,如今她家少奶奶好不容易怀上了孩子,却怎么也吃不下东西,眼瞅着瘦了一圈。镇守家的少爷不仅不体量妻子怀胎辛苦,反而怪她作贱胎儿,渐渐地也失了宠爱之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