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向后转!前进!-《百人会之关东局》


    第(2/3)页

    但是有不能不撤退,也就是要转进,分一部分撤退,一部分留下。如何转进?谁不转进?必须拿个注意了。

    经过商议,拟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留四个团防守北平,由秦德纯指挥。第二个,留下张自忠率所部与日方周旋,宋等到永定河南岸布防。两个方案的差别就是哪个人留下的问题。

    正在研究采取哪一方案时,老蒋再次催促宋哲元移驻保定。宋便决定委派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

    张自忠,时任天津市长,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和宋哲元、秦德纯等属于主和派,而冯治安、何基沣等为主战派。在七七事变后,他负责和日军沟通交涉。此时,舆论认为他是投降派,他自觉委屈。

    张自忠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回忆起被留下与日军交涉,因而战胜了必死之心。

    秦德纯回忆中提到,临行前,张自忠含泪对他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秦劝曰:“这是战争的开端,来日方长,必须盖棺才能论定,只要你誓死救国,必有全国谅解的一日,请你好自为之。”

    30日晚9时,宋哲元将37师撤出北平一事通知日军松井日本特务机关,宋哲元、秦德纯、冯治安、张维玺等人“由北平西直门经三家店至长辛店,转赴保定。37师随同撤离北平,独立第27、第39旅留驻北平”。宋哲元等转进成功。

    为什么日军放过宋哲元?很难说其真正的原因。客观上,日军吃下北平,已经很难了。一场大战,已经无力追击,无力赶尽杀绝。

    也正是因为日军力量不足,导致大量还没有来得及撤离得各界名人,在日军占领北平后偷偷撤离。

    独立第39旅是张自忠的38师的部队,驻北苑。阮玄武旅长欲带领39旅离开北平,士兵见张自忠不走,不肯离开。后独立第39旅有6000名士兵,5000支步枪,200挺轻机枪,和8门火炮,被突然解除武装,改编为伪保安队。旅长阮玄武自己后来辗转经香港到重庆。

    至于改编原因,一说阮玄武投日,一说参谋长张禄卿投日,还有一说是宋哲元事先安排的。不过,阮不做张自忠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官倒是真的。

    独立第27旅,石振纲旅长与驻守广安门的刘汝珍团长(就是那个在广安门事件里开枪的团长)汇合,带着部队于8月1日突围离开北平,途中遭遇日军飞机轰炸和追击,蒙受相当损失。

    石振纲旅长行至马厂,感到前途渺茫,丢下部队重新返回北平(后来继续任旅长,再后被免职,无兵权。)。部队在刘汝珍带领下到了中原。

    31日,张自忠改组了冀察政务委员会,把张允荣、张璧、江朝宗、冷家骥、陈中孚、杨兆庚等人增加到委员行列,并任命张璧为北平市警察局长负责对日交涉。而这些人,大多是汉奸或亲日派,由是,张自忠的“汉奸”名声,愈加响亮。

    31日晨3时,宋哲元等抵达保定,随后致电老蒋:“所有北平军政事宜,统由张师长自忠负责处理。”

    留在的独立第27、第39旅很快就改为日本人的保安队,也有说是宋哲元安排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