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开棺-《都市藏真》


    第(3/3)页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考古队员们兴奋得互相拥抱起来,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这次的艰苦发掘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真的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此时的心情不难理解。

    后殿是地宫的主体部分,它比前中殿都要高大,南北长30.1米,东西宽9.1米,地面至券顶高9.5米。

    地面铺砌花斑石,细腻光滑,胜过今天的水磨石。

    整个地宫,连隧道券通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和同时期的墓葬相比,除了规模巨大及建筑用料精良外,在结构上,这座地宫并没有什么十分特殊的地方。

    由前、中、后殿和左右配殿五殿构成的体例与宫殿形制相似,前、中、后三殿相当于地面建筑的三进房舍,左右配殿相当于左右厢房。

    值得注意的是配殿西部设有一门,门向里开,这是一般墓葬所没有的。

    不过,在打开棺木之后,里面的情景再次让人看得膛目结舌。

    “这是两个男人一个女人?”韩孔雀也有点惊讶,这三座棺木当中的人虽然已经腐烂,看不出男女,但从他们的衣着却能够立即分出谁是男,谁是女,这里很明显是两男一女的棺木,这样的帝陵,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你们看,这个是不是男人?虽然有头发,不过,这些头发明显不是从脑袋上脱落下来的吧?”王教授虽然惊讶,但说话的声音却带着惊喜,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样就不会错了,这让应该是建文帝,当年传说他就是出家为僧了。”韩孔雀也十分高兴的道,他也没想到,居然这么容易就能够确定他们的身份。

    做过皇帝,剃度过,而且还把自己藏在这里,加上奇葩的两男一女合葬,这样的情况,历代帝王之中,很难有一个倒霉蛋能够跟朱允炆媲美了。

    据史料记载,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皇帝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夺了皇位,这位年轻皇帝的最后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据传,燕军破城而入时,朱允炆欲拔刀自尽。

    少监王钺拦住告诉他,明太祖在临死时,给朱允炆留下一个铁箱子,让王钺秘密收藏于奉先殿内,在朱允炆大难临头时交付于他。

    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也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

    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他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

    于是,建文帝剃了头,换上僧衣,带了九个人逃出皇宫,之后,建文帝隐名易服,云游天下,最终死后的归所就不得而知。

    当然,上面的传说你可以认为是屁话,因为这显得朱元璋太过伟光正了,这样的他,得有多聪明?

    居然连自己死后孙子的命运都能够把握?这样的人还是人?他肯定是神仙。(未完待续)

    ...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