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毁灭之城-《都市藏真》


    第(3/3)页

    扩建后,城周长20里155步,城门7座。

    贞元十四年(798年),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为防止盗贼沿汴河两岸出入城墙,又增设了两座水门,并让其幕僚韩愈著一文,专述其事。

    此东西水门即成为北宋东京内城东西墙上的汴河南岸角子门、汴河北岸角子门的前身。

    重筑的汴州城就成了明清城墙的渊源,奠定了今日城墙的基础。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取代唐朝,即后梁,定都汴州,称东都。

    后唐时期,李存勖迁都洛阳,降开封府为宣武军驻地,仍称汴州。

    936年,契丹灭后唐,立石敬瑭为晋帝,都汴,号东京。

    后汉、后周、北宋先后都汴,沿用东京称号;到金才改称南、京。

    而到了北宋,此时的东京城才是开、封城墙最辉煌的时代。

    北宋东京城是在后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周太祖下诏:“开、封府修补京师罗城,率畿内丁夫五万五千,版筑旬日而罢。”

    这仅是对原墙的修补,并未扩展。

    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955年)登上里城朱雀门,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跑马圈城,尽马之力,马跑了24公里又355米。

    周世宗以马跑的范围定为外墙的范围,令人运来汜水的虎牢土筑成坚固的外城,这为北宋外城墙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开始扩建宫城,四角建有角楼,高楼十尺,城墙均系夯土版筑而成。

    开宝元年(968年),赵匡胤下令重修京城,将全城建成皇城、内城和外城三重城墙,城墙固若金汤。

    那时的皇城,位于北宋东京城中央略偏西北处,即今潘杨湖一带,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虽然经过历代皇帝扩张城池,但还是有一部分没有被现代大都市覆盖。

    到了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将皇城改为砖砌,是北宋三道城墙中唯一的砖墙。

    皇城东西跨度1570米左右,南北跨度约900米,周长近5000米,与所载的“九里十三步”(待考)大致吻合。

    皇城内还有宫城,宫城呈一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其东西墙各长约690米,南北墙各长约570米,四墙全长2520米左右,与等书记载的宋宫城“周回五里”相吻合。

    而今日城墙的规模则起始于金的南、京城,金末,为抵挡强大的蒙军,“宣宗以京城阔远难守,召高琪筑里城,公私力尽乃得成。”(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