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Facebook的对策-《重活之网络时代》


    第(2/3)页

    个人主页占据整个屏幕,分为上部、下左、下中上、下中下,下右五个区域。整个主页不能整体往下拖动,只有下中下区域可以往下自由拖动。

    上部按照1:1比例一分为二,上部顶端为一张淡雅的背景照片,男性用户为视野开阔的淡蓝色大海图片,女性用户则为落英缤纷的粉红色樱花照片。

    上部下端从左到右分别分布着正方形的用户头像,用户头像五分之三处于顶端的背景照片处,五分之二处于下端。图片下面则是用户个性鲜明的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可以在设置里自由编写。

    用户头像往右走接着是用户昵称,认证信息(公测开放),个性标签,账户等级,徽章头衔(未开放),关注,粉丝,点赞(未开放),+(供陌生人关注),签到(未开放),举报(未开放),信息通知。

    其中点赞数量设计规则非常巧妙,首次粉丝或陌生人每天可以点赞一次该按钮。另外,每篇心情、日志、博客、回复等获得的点赞数量也实时统计与此,点赞数量是每个用户在任何场景下获得点赞的总和。

    为什么说点赞数量设计非常巧妙呢?

    因为已开放的排行榜只有粉丝数量一项,将来开放的更多排行分类有点赞一项,点赞数量越多,排行越高。

    这个设定迎合了人性虚荣心理特征,几乎用户都希望自己出名,获得的点赞越多,说明其受欢迎程度越高,曝光大众的机会就越大。

    这样一来,用户每天都会求点赞,不惜花更多的时间停留在facebook上面,发表更多更有内涵高质量的心情日志博客或回复吸引其他人点赞,与好友或者陌生人互动次数更加频繁,求点赞或者互相点赞。

    这个设定直接或间接增加了facebook用户粘性,也使得facebook更有活力。

    下左区域则是从上往下布局,分布第二级界面功能的链接按钮,分别是话题圈(相当于bbs),排行榜,活动,好友分组(互相关注才能成为好友),留言墙,个人博客,个人日志,相册,最近访客(未开放),设置。

    下左区域所有功能的具体内容都不能在个人主页直接浏览,属于第二级网页的链接按钮,点击进去后才能在新的网页浏览内容。

    这样的布局设计让整个facebook个人主页看起来非常清爽,功能繁多却不杂乱,用户长时间浏览也不会觉得疲劳。

    下中上区域则是发表心情、日志和博客的文字编辑窗口,文字编辑窗口默认发表心情,日志和博客则需点击后跳转到新的页面进行更专业的编辑。

    文字编辑窗口之所以默认发表心情,原因很简单,心情发表频率高,内容简短。同时facebook定位的是大众舆论性网络社交社区,内容简短的心情更符合未来社交发展趋势。

    文字编辑窗口未来可以插入图片、超链接、语音、音乐、视频等功能,但现在夏国互联网发展还没有到这种程度,所以将来会逐渐开放这些功能。

    另外,日志和博客是有区别的。日志记录的是个人生活点滴,感悟等内容,推送到粉丝主页好友动态区或者陌生人访问才可见。

    而博客则是面对全体facebook用户公开,根据博客分类推送到话题圈相对应的话题分类区以及粉丝主页好友动态区,类似于bbs的主题帖。

    下中下区域则是已关注用户最新动态,包括对方的心情、日志和博客。在这个区域可以直接评论对方动态,也可以点赞。

    这个区域可以上下自由拖动,尽情浏览评论点赞已关注用户的所有的动态。

    下右区域则是推送信息区域,随机推送兴趣相同的用户、推送最热最火爆话题(未开放),随机推送用户定制话题(未开放),推送广告(未开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