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龙渔船-《钢铁时代》


    第(2/3)页

    “是的,怎么了?”皮埃尔有些不解的说道,小船也算是江南造船厂一个不错的补充,大船坞时间拉长,占用的时间较长,很多时候,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一些金属加工的,哪怕是西北来的专家进行调整,在他们说来,效能也只是在的40-50%之间徘徊,他当时也询问了一下专家为什么,专家也说了,船只太少了,如果船只的数量扩张一倍的话,最少可以提升10%的设备利用率。

    提升一倍的船只数量,皮埃尔连继续问下去的*了,这是在增加一些小船坞的情况之下,提升船只生产数量,大船坞如果生产小船,那样利用率会更低。至于普及大量的小船,这也太浪费了,现在的时代,船越造越大,越大的船,运输成本越低,性能越出众,小船除了江河还能够利用之外,远洋被全面的淘汰。

    杨元钊提出来的渔船战略,却让皮埃尔看到了方向,渔船都是小船,却可以大量的生产小型船坞,他所知道的,中国的渔船还立足于木船,这样只是一个中国,就拥有少则100万吨,多则500万吨的庞大市场,这可是相当于船厂10年,甚至更多时间的总产量。

    这也是皮埃尔的放下对于远洋货船的设计,投身到这里的根本原因,按照技术人员的测算,只是在不影响主要货船交工日期的情况下,合理的利用小船坞和附属加工工厂,可以生产出12万吨小型船舶,整个江南造船厂机器和船坞等的利用率会达到80%左右,这样利润率会进一步的增加,相对于小船坞低廉的成本,几乎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我建议你用合理的利润,按照世界主流来算吧!”

    皮埃尔一阵的愕然,世界上的主流,一般是在成本的基础上面,增加30%左右,这样的利润,既保证了船厂的必要利润比例和积累,也保证了船价不会太高,以前皮埃尔在江南造船厂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西北入股江南造船厂之后,无论是机床的效率上面,原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上面,甚至一些并行工程和技术改造,让成本相对于之前大大的降低了,皮埃尔精通世界主流造船的成本和价格,在把价格降低到了一定的成本区间之后,就不在降低了,到现在已经只有整体售价的三分之一左右,这让江南造船厂获得了巨额的收益,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几乎是顺手的,把价格放在了比世界主流的要第一点的程度。

    明白了皮埃尔的想法之后,杨元钊笑了,说道:“这个渔船关系到我们的一个政策,我保证原料什么的,都以最低的价格,你保持必要的利润就好了,别说是几倍的利润,就30%好了,这个足以让你获得足够的收益了!”

    可是,皮埃尔还想说什么,现在船厂的订单很多,只要是生产,肯定会挤占部分的时间爱你的,这对于的船厂来说,是必要的损失。

    杨元钊主意已定,作为大股东的他,在很多时候拥有着决定权,12万吨,总价格可能就在两三千万之间,这绝对不是目前江南造船厂的极限,这种情况之下,不必跟大股东争论,就算是提升生产效率,对江南造船厂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吧。

    皮埃尔只是迟疑了一下,还是按照杨元钊的命令,把浮起来的价格降低了,还是保持了货船的价格,美金170-200之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