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万维网-《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按李轩的规划。剑桥研发中心的卡里奥博士的开发团队,主要负责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url(统一资源定位符)等在内的万维网技术研发和完善工作。而万维网的商业化推广,李轩则会另外组织专业团队接手。

    在李轩的飞机离开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时,一个非盈利性学术推广机构——万维网联盟,在伦敦注册成立。而万维网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全世界的因特网领域专家发出倡议,邀请大家共聚伦敦来召开一届全球互联网大会。

    当然,像这种声势浩大的行动要耗费不菲的资金,但是财大气粗的万维网国际联盟,根本无需担心钱的问题。因为早在它刚成立的首日,东方研究院就向其捐赠了1000万英镑的巨款,用以维持它的运营。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万维网联盟愿意报销差旅开支的情况下。这些业内专家们自然非常欢迎,能有这样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平台。

    于是万维网联盟成功吸引了,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大部分目光。而这一届全球互联网大会的开幕主题演讲。正是由卡里奥博士代表东方研究院,第一次公开对全世界介绍技术。

    另一个时空中,蒂姆.伯纳斯.李早在1991年就推出了技术,但直到网景公司在1994年推出导航者浏览器之后,万维网的发展才真正步入快车道。

    许多时候酒香也怕巷子深,一项好的技术想要迅速被接受。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营销计划来推广。而在另一个时空中,蒂姆.伯纳斯.李之所以会想要研发万维网。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他任职的单位——欧洲核物理实验室,各种文献资料管理混乱的难题。

    当时蒂姆.伯纳斯.李的上级。批准了他提出的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问题的方案。而蒂姆.伯纳斯.李也不负众望,很短时间内就拿出了万维网系统。

    但是欧洲核物理实验室终究不是计算机实验室,不可能为一个不属于自己研究范围内的项目,提供太多的支持。所以另一个时空中的万维网,早期发展几乎是在完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仅仅凭借着自身技术上的优势,最终被历史所选择。

    而在李轩的干预下,这一世的万维网在问世之初,就获得了一个世界级的舞台。要知道万维网联盟为了尽可能的扩大这次全球互联网大会的影响力,所支付的会议成本就高达200万英镑。

    整个会议只持续了三天,大家原本是准备来一起畅谈互联网的未来。但在主办方的刻意安排和引导下,东方研究院在开幕大会发表的技术,从一开始就夺走了所有注意力。

    这次互联网大会之后更是变成了,对这个新冒出来的技术的研究探讨会!而东方研究院和万维网联盟也早就准备充分,不只提供干巴巴的论文,还准备真实联网的万维网系统供大家亲身体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