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cg卖场-《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位于鸭寮街的cg旗舰店,营业面积达到了5万呎(5000平米)。原先是一栋高层住宅楼用来商业经营的最底迎街铺面以及地下室,现在被cg公司整体租赁了过来。

    cg旗舰店位于鸭寮街的最最北端,相比于街上动辄只有几百呎的小铺面,它自然显得非常有气势。李轩挽着何情刚走进cg旗舰店的门口,立刻就在显眼位置看见了三星公司的一个促销小展台。

    cg公司采用的经营方式是买断制,即卖场通过规模采购来向厂家低价买入所有商品。然后加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门店内的所有销售员都是cg公司自己聘用的,与商品的厂家没有关系。

    而后世中国国内的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卖场,采用的则是另一种模式。卖场将自己的销售区域分组给不同的厂商,然后从中收取租金。并从产品的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利润。

    但这种模式其实仅在国内非常流行,因为它的用户体验其实是比较糟糕的。在这种模式下,卖场内的所有促销员都是各个进驻厂商自己招聘的。他们为了争夺可客源,往往无所不用其极。于是我们时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美的公司的销售员,隔三差五的就和九阳的销售员大打出手之类的新闻。

    而cg公司的这种买断模式,销售员的提成奖金是卖场支付的。所以销售员们需要做的,是从客户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让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去。

    cg卖场的商品陈列是根据功能,而不是根据品牌。比如电视机专区。整一面柜架上根据尺寸的不同,陈列着十几个品牌。既有香港人最熟知的索尼、松下、三洋等日货,也有向陆氏、凯瑞等本港品牌,还有rca、西门子、飞利浦等欧美品牌。

    而像今天这样特意在显要位置,为某个品牌设立专门的展销区,这绝度不是卖场官方进行的动作。而应该是厂商自己出资主动来卖场进行专门的品牌推广。

    在cg进驻香港之前,香港的许多百货商店中也基本都设有家店专柜。但像cg家电大卖场这样一站式购物体验对香港市民来说还绝对是第一次。八十年代正是全球零售业急速向卖场化变革的时代,而cg公司敏锐的抓住这个机遇。成功完成了自我的转型。

    今天虽然不是周末的双休日,但cg门店内的客流依旧为此的非常不错。而从香港的门店来看,这种转型显然是成功的。因为三星公司在做促销,所以展示台的周围聚集了不少人。

    许多统一穿着了印有三星品牌标识t恤衫的促销员,正在向顾客们介绍,三星公司最新出产的38英寸大彩电的各种优点。彩电是三星电子最重要的一块业务,也是它现在唯一已经走向世界的业务。

    只不过三星的电视机,还只是在整个产业的低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三星显然不甘于现在的这种局面,有一颗欲在更宽广的市场展翅翱翔的雄心。38寸的大彩电显然是它对高端市场的一种尝试。

    为了更好的推广自己的产品,即使是由公司自己补贴全部的营销费用,三星也愿意来cg卖场做品牌促销。也许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雄心壮志,才让现在还是家电领域不起眼的小字辈的三星,能在三十多年后成长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电子巨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