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因为东方集团的出现,香港的工业没有向原来那样迅速萎缩,而是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一轮产业换代升级。从出口服装、玩具等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轻工业产品,向出口电脑、游戏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转变。
而李轩记得后世联想公司开始大规模自己生产电脑,是在94、95年左右。也就是说巴统差不多要等到十年之后,才会对中国放开芯片等产品的进口限制令。这也意味着,李轩其实为香港工业多争取到了十年的存活时间。
而且因为香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组装生产基地之一,因此大量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开始考虑就近来香港投资建厂的问题。
比如abc系列电脑最主要的硬盘供应商之一,希捷科技公司已经在屯门动工开建自己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工厂,建成后可以年产100万盘5.25英寸的硬盘。
当然,希捷科技是因为有东方集团的持股,所以最新做出了反应。而东方集团的其他元部件供应商,也已经把在香港建厂的方案提上了议程。毕竟这样可以减少大部分的物流成本,而相比于美国和日本,香港的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
但香港也不是没有劣势,作为一座地少人多的城市,在加之港府财政中的很大一块来自于卖地收入,所以香港的地价被认为的抬高了。
前几年因为政-治的原因,香港地产业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崩盘。但随着去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达成最终协议,香港未来的前途开始明朗化,香港的地产市道也开始逐渐回暖。这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港府在今年上半年协议出让土地的面积,远高于之前两年的同期水平。
而且香港地价也有走出低谷,重新上涨的迹象。而香港昂贵的地价很可能吓跑,那些原本计划来港投资的企业,这对东方集团来说自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另一个时空中,在香港问题尘埃落定后,以怡和为首的英资企业开始逐渐撤退,而华资企业开始逐渐跻身为香港经济的主体。像李嘉城、李昭基、郭德胜这些地产巨富,正是在八五年之后的十年中,财富开始像吹气球一样飞快膨胀。
但在1985年,英资无心恋战、华资才刚刚蠢蠢欲动,而进入过渡时代的港府,正在与中国大陆方面开始最初的磨合。这个时候可谓是地产业,对整个香港社会影响力的一个低潮期。
李轩不认为自己有能力逆潮流,去改变未来香港楼价坐火箭一般蹿升的速度,但却可以乘此良机做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改变。
于是李轩把目光放在了一块与深海特区的佘口工业区隔海相望的地方!(未完待续)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