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佛陀悟道之后-《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2/3)页
佛陀在世法时,有着名的十大弟子,他们是:大迦叶(头陀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富楼那(法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婆离(持律第一)、迦旃延(议论第一)、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比丘尼众中的皎皎者,则有大爱道比丘尼、莲花色比丘尼等。
在佛涅盘后的坐雨安居。摩诃迦叶率五百大阿罗汉,在王舍城外集会合诵经典;由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诵出律藏,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经藏。
经过大众的认可,这是佛教的第一次结集。此后弟子们陆续汇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又通过多次结集,形成经、律、论「三藏」。
佛教在印度孔雀帝国阿育王时代传遍印度全境并对外传播至斯里兰卡、金地等地。公元十二世纪后佛教在印度土绝迹,印度教有释迦牟尼是毗湿奴第九化身的法。随着现代佛法传播范围的日益扩大,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关於释迦牟尼基的教义,后世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但是无论是大乘佛教、部派佛教都同意保存在中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是释迦牟尼最初的教义。
在佛陀时代之前,上古白印度人遗留下来的信仰,被称为婆罗门教。他们经常会呼唤神的协助。在战胜之后,则感谢神灵的帮助。
他们并不怕死,并认为战死之后可以光荣上升天堂。因此,古婆罗门教之中,充满了许多祭祀的仪式,以及赞颂神的赞美诗。
这些仪式及赞美诗都收在经典之中,梵语是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唯一语言。负责宗教仪式的人,称为婆罗门。负责战斗的武士阶层,则称为刹帝利。
但是印度南方居民信奉的当地土宗教,他们的代表人物,则是沙门。沙门崇尚出家苦行,在原野独居,修道时不结婚生子,整日端坐不动以求进入禅定。
他们不相信中记载的神只以及升天之,但他们相信轮回转世,认为今生所做所为(称为业),会影响到来世的好坏。
要脱离轮回,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苦行而得到解脱。中所的「牟尼」,也是属於沙门中的一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