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情深不寿-《公主殿下嫁到》
第(2/3)页
我依然保持微笑,可心中却已在暗暗惊奇了,小皇帝确实慢慢长大了,他的聪慧机灵、敏而好学也逐渐展露出来,虽然贵为天子之尊,需谨守礼仪典范,无时无处都得展示天子威严,可要一个才十二岁的孩子展现出一派老气横秋的模样来,还真不是他这个年纪的孩子该出现的模样啊!
孩子的天性最为可贵,自古以来,长辈对孩子的教导就十分重视,更何况是皇帝呢?
故而,历朝历代,帝师都十分重视重视对皇帝亦或未来储君的心性培养,若是能善加引导,让皇帝心中多几分浩然之气,将来在权术一道上,亦不会过于沉湎其间,以至个性阴鸷,善变多疑,这无疑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好事。
可皇帝又不似一般的学生,因为他是这天下之主,更是自己的主人。若是身为帝师,妄图以一己之力而让皇帝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君主,那他就太过高估自己的影响力了。
帝师可以教皇帝典章经义,帝王之道,甚至是阴谋权术,却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己身为人臣的本分。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无论何时,都不能逾越了身份……
当我对上小皇帝眼中那道耀眼光芒之时,脑海中不断有声音提醒着自己必须谨尊着身为臣子的本分,眼前的这个孩子终究是皇帝,随着小皇帝年纪越来越大,他会有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会走属于自己的君王之道。
可即便是如此,即便将来会因此而付出无比沉重的代价,我也希望在这孩子心中植入一棵名为仁善之念的种子,等到将来这孩子真正迎来君临天下的那日,这点仁善之念也许会指引他成为一代明君。
若真有那么一日,那也不算辜负了我这平生所学了吧?!
“不讲典章经义的话,那陛下想听微臣讲些什么?”
小皇帝见我送了口,大喜,思忖了片刻,道出这句话来。
“太傅就给朕讲讲这天下各地的人文地貌,风土民情吧!”
闻言,我不觉苦笑一声,若小皇帝真意真系于此,那我所能讲的也不过是纸上所得,画中所见,途中所闻了。
虽然游览名山大川也曾是我一度一来的理想之行,可因缘际会,直至如今也无机会得偿所愿。
记得那时金榜题名,入仕为官不久,人情艰难,仕途不顺,心中黯然,苦闷难掩,只觉若是能寄情山水之间,增广博文,离了朝廷中的纷纷扰扰,尔虞我诈,亦是人生一大乐事。
可又因自己是高家长子嫡孙,加之功名在身,脱身不得,故而终日苦闷,心中郁结渐生。那时候若非柳絮从旁开导宽慰,只怕我早已成了厌世之徒,终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所了。而现在,亦是感觉离这个愿望是原来越远了呢……
“陛下若是想听,待微臣将所见所闻都悉数说与陛下听也便是。可破书万卷,不如路行万里,说来忏愧,微臣亦是极少有机会可以出的京城,故而要将这所见所闻尽述,也只顶的过三五回,待将这些都说完了,微臣也便黔驴技穷了,无话可对陛下说了。”
说完最后,我也只能无奈地苦笑了。
小皇帝闻言,急了,言道:
“太傅这般说辞可是自谦太过了,朕知道,太傅乃经纬之才,博古通今,天文地理,无不知晓,朕心中对太傅亦是十分仰慕,还请太傅教朕!”
说完,小皇帝还向我抱拳一礼,十分郑重。
我则慌忙回礼,应道:
“陛下如此谬赞,微臣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说完,偷瞥了一眼小皇帝,却正好瞧见他正抿着嘴偷笑,小皇帝这会儿给我带高帽,很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我随即摆出一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模样来,款款言道:
“既然陛下如此重托,那微臣便竭尽所能,为陛下将这天下各地的人文风物都细述于陛下知晓,只是陛下此举,是否别有深意,不妨直言。”
听我如此认真的这番说辞,小皇帝顿时也心急了,没想到自己的这点小算盘,还是没能逃过太傅之眼。
原来,最近小皇帝对行军作战十分上心,故而对兵书一类有所偏好,对于北齐之战的实况更是心心念念,当然了,忧心胜败是一回事儿,比起这小皇帝更在意的是几场战役敌我两方的战法与战技如何。
可他这点小心思还是被皇祖母给发现了,皇祖母有些严厉地叮嘱他现在应该专心致志地学习圣人之道,莫要心生旁骛,三心二意,到时候哪一边都学不好。
虽然明白皇祖母所言,可小皇帝很难舍弃对兵书奇谋、排兵布阵的喜爱之情,便偷偷地自学兵书,可有些地方实在是生涩难懂,其中涉及一些山川地貌之说,难以融会贯通,而皇祖母又曾有严辞下来,故而一概授业老师都不敢私自教导小皇帝兵法韬略。
小皇帝不想让各位老师和太傅为难,不得已,只能用这种方法让太傅间接教导自己了。
“朕想学兵法韬略,可皇祖母不许……”
沉默了片刻,小皇帝还是将心中为难,娓娓道来。
“陛下年纪还小,太皇太后之意,是想让陛下先学过圣人之道,柔和心性,磨炼品行后再教于陛下六韬三略,太皇太后对陛下期望甚高,望陛下不负太皇太后期许。”
太皇太后是深怕小皇帝将来会成为一位只知穷兵黩武的皇帝,故而比起兵法韬略,她会让小皇帝先学圣人仁德之道,以化解兵法韬略之中的嗜血戾气。
“皇祖母的一片苦心,朕如何能不知,只是希望朕能快些成长,好为皇祖母分担一时之忧虑。太傅,朕想成为一个好皇帝。《礼记·祭法》中曾道: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朕觉得,朕应该成为这样一位文治武功,文武并济的皇帝。”
听到小皇帝的话语,我心中顿觉十分宽慰,小皇帝已经有自己想要走的路了,他也开始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看法了,看来,不能再将他当作孩子来看待了。
“陛下想学兵法韬略,微臣敢不倾囊相授?只是这纸上得来终觉浅,论到兵法布阵,还得再为陛下择一良师才行呐。”
小皇帝听我这番说辞,便是同意自己方才所言了,不禁大喜,言道:
“学生多谢太傅悉心教导,学生绝不会辜负太傅教会,只是皇祖母那……”
说道太皇太后,小皇帝脸上也不禁面露难色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