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放-《美人归》


    第(2/3)页

    李氏摇头道:“二姐能帮我一时,帮不了我一世。我父兄既然是以那样的罪名处死了,我在京城中强强不得,一旦软下来,就被人时时欺负到头上了,进退皆有不是,而我又没有孩子,现在只能指望他的心,他的心,现在还怎么让我相信呢。”

    “也对!”朱贵太妃并没有为朱钦说话,冷笑道:“我在宫中近三十年,唯一看透的,就是不能指望男人的心。”

    李氏咬咬唇,这念头每天来回几十遍,现在才吐口道:“二姐真要为我做主,请做主让我与他和离,如果和离不成,休妻我也认了,只要能尽快离开朱家。”

    朱钦和李氏虽然年轻,却是早早身在高位。老国公七年前去世,朱钦十一岁就袭了爵位,李氏一嫁进门就是超品的诰命夫人,这人越往上走,分开就越不容易。所以高门大户不乏年纪轻轻就郁郁而终的,因为活着不能出去,只有死了能出去。李氏现在说拼死一搏的也不为过,许锦事小,太夫人不重要,朱钦的心抵不过皇权。一个罪臣之女坐着超品的公爵夫人,对于掌权者来说多么碍眼,而这样的存在又是朱家的尴尬。久而久之,李氏怕落得幽闭或是病亡的下场,所以李氏这么高傲的人,这是在逃命的,休妻都还要求出口。

    “傻孩子!”朱贵太妃今年四十四了,叫弟妹一声孩子也不违和,朱贵太妃抚摸李氏的额头道:“你的心思我知道,李家诸人,这流放之苦,你怕他们挨不过。”

    李家诸人,李氏的父兄都未纳妾置婢,李氏除了老父,有嫡出四个兄弟,大哥两年前病逝,二哥早逝的时候还没有家室,孙子们没有年过十二岁的,李家真正已经被处决的只有老父和三哥,尸首被家中老仆收殓,停在寒山寺中。李氏的四弟偏偏年十三,刚好在被斩之列,不过出事的时候人不在京中,她弟弟得了癔症,京中大夫也束手无策,去年秋天就在管家和奶娘的护送下去了蜀中,向蜀王府的奉祠正求医,现在正被通缉之中。所以李家流放的人就是李氏的母亲杨氏,大嫂曹氏三嫂乐氏,大哥大嫂的一对儿女,三哥三嫂的两儿一女。

    流放,是一件很残酷的刑法。流放的人规定是徒步,只有在无人之地才被允许倒坐车尾,可是无人之地又哪来的代步工具,而且流放的限期是日行五十里,沿途经过每一处县府,犯人都要让当地的官员核对,核对无误在流放的批文上注‘完全’的字样,并加盖印信,流放的人走到哪里就歇在哪里,运气好的有个驿站的下房,县府的大牢容身,那时头上是有一片挡风的瓦片,运气不好就是什么破庙,废墟,甚至是荒郊野外了。流放的人在途中穿的是囚服,不过囚服的质量都不怎么样,很快就变成了破烂,只能另寻粗衣麻布裹身。流放的人在途中的饮食,依照当地的县府按照当地犯人的口粮发放,每一个成年人每日支给粗粮一升,盐和菜钱五分,十五岁以下的孩子还只能领取成年人的一半。这衣食住行,一路上没人照顾一下,有几个人能活着走到流放地。李家的人,李氏的母亲今年五十四了,而三嫂刚刚生下女儿,不满两个月。

    流放,很多时候是把犯人从身到心折磨致死的刑罚。

    李家人的流放地还在遥远的云南临安府卫所,路途弯弯绕绕,山一重水一重,距离京城路程实际四千五百里,期限是九十天。一旦批文正式发放,李家诸人开始起行,这九十天,一天都宽容不得的,逾期另有严惩。曾经有人到流放那里,写下一首悲辛的诗句:

    昔传瘴江路,人到鬼门关。

    土地无人老,流客几人还。

    自从别京洛,颓鬓与衰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