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该端的架子必须端着!-《国之重器》


    第(2/3)页

    看来有必要对那些疑似托派份子的大批科研工作者进行重新审查了。斯大林暗自在心里打定主意,回去后就得把这些发配到远东劳改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的知识份子全部启用,让他们继续为苏联作贡献。

    当前的国际政治格局,正面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虽然已经消失,可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世界权力重心正发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的调整。这对于一直被国际社会排除在外的苏联而言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际遇。

    既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成为世界主题,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角逐必将持续发酵。在这种全新的世界格局下,苏联需要一个重回国际社会参与大国角力的跳板。

    东华帝国,无疑是斯大林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在苏维埃高层领导中,早就有人提出与东结盟以抗衡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战略围堵。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坐山观虎斗,任由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矛盾激发来坐收渔翁之利。

    不过,斯大林认为这些想法都没有跳出“大国搏奕”的思维局限,没有看明白苏东关系发展的历史前提,两国共同崛起的战略需求,以及在即将全面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挑战的共同责任。

    因此,在访华之前,斯大林在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会议上提出了苏东关系应该坚持“世代友好、平等互信、同进同退、不搞摩·擦、不针对第三方”这一战略指导方针,根据两国强国崛起的战略需求,视对方的振兴为自身机遇,努力挖掘内生性动力以实现共同发展。

    可以说,斯大林这次访华,是抱着前所未有的诚意来的。同时也抱好了准备被程功狠宰一刀的思想准备。

    那晚在帝王宫对程功提出300架c54运输机、300架b29远程战略轰炸机、300架强五多功能战斗攻击机、20艘基洛级柴电潜艇这份军购大单的时候,斯大林原本以为程功不会答应。因为这意味着苏联可以从东华得到c54、b29和强五的全套生产线和相关生产工艺图纸。没曾想,程功将头点得相当的干脆。

    也是由于有了这份军购大单当基础,斯大林才会如此急不可待地邀请程功一起来到了太平洋船舶重工集团。

    以斯大林对程功的了解,只要程功答应把这艘没建完的016舰卖给苏联,肯定会附带着把016舰的全套图纸也一起打包交给苏方。说不定还会派遣一支东华专家团队去苏联指导工作。

    斯大林是什么心态,程功当然能揣摩得八·九不离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