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节 全取山东-《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3/3)页

    八旗伤亡不起了,丁壮减损的太过厉害,打下去无论成败都是输。

    如果他济尔哈朗在山东跟杨潮拼命,就算最后打赢了,回到北京去也肯定会被多尔衮拿下问罪,那时候八旗中各个旗主权贵还不会给他济尔哈朗说话,因为各旗损失都太过重大,都对济尔哈朗充满怨气。

    而他不战而逃,回去后依然要被多尔衮责难,好在保住了各旗的精壮,各个旗主权贵一定会给济尔哈朗求情,那样他还能得到善终,只是他的政治前途是没有任何希望了,他也只求安度晚年了。

    济尔哈朗何尝不想跟明军一战,他曾经也是被人尊敬的巴图鲁,是一个勇士。

    可是残酷的权力争斗让他早早地变得沉稳,甚至现出跟战场上截然不同的软弱,但是因为这种态度,他在努尔哈赤时代,在皇太极时代,一直都没有被猜忌,久居旗主之职,位高权重。

    身居高位,所思所想,是完全跟战场不同的。

    “此战,非战之罪!”

    济尔哈朗长叹,最后做出撤出济南的决定,带着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心态,朝着北直隶慢慢行进。

    “步步紧逼八旗主力,但是不可恋战,对方若逃跟随就行,他们已经败了!”

    杨潮想明白清军的逃跑原因之后,立刻给各只部队下令,此时已经不需要跟八旗主力作战了,济尔哈朗已经输了,而杨潮觉得自己又一次做了多尔衮的刀。

    济尔哈朗这次回去肯定完蛋了,尤其是自己追而不打,更是会让多尔衮抓住把柄,因为怎么看他都是跟杨潮存在某种默契,给他安一个与敌勾结的罪名,他想洗都洗不清。

    杨潮强行攻击济尔哈朗反倒是对济尔哈朗更有利,只是杨潮犯不着为了保住他而牺牲自己的战士的性命,只能这样紧追不舍,防止他们在逃跑之余,不顾一切的对当地进行破坏,如果清军打着一种“我得不到你也别想要”的态度,大肆破坏城池,甚至杀人抢掠的话,杨潮还真的很头痛,以满清“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文化来看,这种事情他们不是做不出来。

    “命令李五六朝临清方向前进,王璞往东,攻占青州、莱州和登州三府。对投降绿营,进行安抚,不得随意诛戮!”

    杨潮开始分兵行动,让李五六沿着运河攻击前进,赵康紧追八旗主力不舍,王璞往东攻占山东其他府。

    至于招降绿营,依然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军事目的。

    “哼哼,如果山东出现大量汉军投降,我倒要看看多尔衮还敢不敢大肆使用汉军!”

    杨潮心中暗想着,在人力已经不济,不得不使用三顺王的时候,组建的绿营兵却大量投降,这时候就是多尔衮敢用汉人士兵,大概八旗权贵也会反对额。(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