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节 伐谋-《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3)页

    七月,刚刚结束金融战后,南直隶市场在波动中慢慢稳定下来,战局却有些扑朔迷离。

    洪承畴南下后十分神秘,没人知道他在哪里,也没人知道他的策略是什么。

    杨潮以静制动从六月到七月,竟然也没有等到洪承畴动手。

    反而通过江西方面甚至北京方面,同时受到了江西清军撤退的消息。

    不是全军撤退,而是小部分八旗兵调往了北方。

    江西南昌谭泰率领一万八旗兵撤回北京,就将的河洛会也带一万八旗兵撤回了北京,留在江西的八旗精锐只剩下一万人。

    “去了山东!”

    对于这两股清军的动向,杨潮十分在意,终于从北京传回消息,刁二斗探听确定,谭泰部调往山东临清,河洛会部调往济宁州。

    本来多尔衮就在山东部署了三万八旗,现在直接就有五万了,可以说八旗主力基本上都在这里了,杨潮不由不信清军打算从山东南下强攻江淮。

    自古守江必守淮,江淮一失,长江方向就是千里漏洞,靠着船是不可能挡住没有寸江岸的,杨潮怀疑是不是因为豪格的失败,让清军彻底死心从上游攻打江南了,虽说有守金陵必守荆襄的说法,可是清军没有水军优势,占领荆襄不过是占据上游之利,可以沿江而下,到那时他们的水军实在是太次,就算有上游优势,上次还是被杨潮水军杀的全军覆没,他们放弃从长江而下的攻击战略也是有道理的,相比而言还是从江淮直接沿运河南下作战,更适合八旗兵。

    可是杨潮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这根本算不上什么谋略,这根本就是打算拼实力了,从北往南碾压,就刀对刀枪对枪,没有任何虚的。如果是这种战略的话,要洪承畴干什么,多尔衮就没必要让洪承畴出山了啊。

    “命令李五六试探一番,看看山东八旗是不是真的主力。别被他们用虚假旗帜迷惑了,如果是一群打着八旗旗号的绿营兵,真正的八旗兵躲在暗处,那就被动了。”

    杨潮想了想,还是让李五六试探性攻击一番。

    “让姜阳出海州攻打沂州。李五六出徐州方向攻打峄县,如果八旗是虚张声势,拿下两地后继续向山东腹地推进!如果是真的不可强攻,立刻退回原地驻守。”

    杨潮接连下命令。

    连海州的姜阳都调动了,这个姜阳是东海千户所的百户,后来因为防守海州有功,海州之战后就升到了千户,可是杨潮二次救援海州后,他还是选择跟随杨潮。

    不是姜阳不想当一个千户官,而是因为他这个军职本就是借的。

    明朝卫所武官是世袭制。父传子代代相传,但是军户是不禁止参与科举的,有的科举中举的军官子弟就不太愿意接受官职了,于是朝廷就出台了一种叫做借职的政策,就是科举后做官的武官,如果没有儿子,或者儿子太过年幼,可以暂时将武职借出,借给兄弟或者侄子之类的近亲。

    但如果自己儿子成年,兄弟侄子就必须将职位归还。

    姜阳的百户当年就是借中举的兄长的。但是侄儿渐渐成人,他这个职位还是要归还的,但是姜阳却有些不舍得将千户交回去,他更想留给自己的儿子。思前想后,杨潮大军第二次到海州的时候,姜阳配合李五六守城之余,于是表露了这个想法,投靠杨潮。

    杨潮没有犹豫就同意了,这个姜阳还是一个靠谱的人。当年也是一起拼杀过的,东海千户所姜阳手下又有近千跟东虏打过仗的军户,那时候又遇到杨潮扩军,于是直接任命姜阳为千总,让他将这些军户招募到手下,经过李五六的严格训练,并且给他配备了一批军官后,就是一只老兵。

    之后李五六打到了徐州,姜阳却负责在海州镇守,这次也得到命令出击了。

    两人进入山东境内,就被八旗兵迎头痛击,而且八旗几乎全员出阵,五万八旗精锐都集中到了鲁南地区,李五六和姜阳全都败回原地。

    “五万八旗都是真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