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拿骚今天的心情就好多了,虽然主要目标没有完全达成,但是进展还是不小的。 他之所以昨日那么沮丧,不是他不够沉稳,相反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心态不该那么剧烈波动,只是对中国太重视了,现在东印度公司收益最大的商馆是日本商馆,可是谁都知道中国比日本大了一百倍,日本有白银之国的美誉,而大明朝则是号称白银黑洞的,如果能把这黑洞中的财富敲出来一丁点,那就是巨大的利润啊。 所谓关心则乱,昨日杨潮的强硬让他看到谈判有破裂的迹象,因此才会沮丧。 可是今天杨潮态度稍有缓和,起码同意了用铸炮工匠换取丝绸税率降低,而且表态可以接受荷兰人切入粮食贸易,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只是拿骚还得考虑一番。 “各位敬爱的董事: 事情有了新的进展,在我的努力工作之下,伯爵答应降低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关税到百分之三十,但是我不得不代表东印度公司答应替伯爵在西方招募技艺精湛的铸炮工匠,我想这一点对于各位董事来说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 另一个进展是伯爵对粮食贸易有松口,但是提出了一个十分特殊的要求,他要求禁绝锡的贸易。公司将锡贩运到台湾的利润率为百分之一百五十,如果损失的话,对公司显然是一个非常痛心的损失。但是考虑到中国的粮食贸易量,应该有很大的机会弥补这种损失,所以我必须做一份详细的评估,如果评估表明粮食贸易完全可以弥补锡贸易的损失,并且大大盈余的话,我打算答应伯爵的要求。” 拿骚再次写信将工作纪律下来,这些信件最后会一次性的寄回荷兰,等同于他的工作报告。 中国的粮食贸易额是巨大的,因为人太多了,光是南京就有百万人口,以每年每人五担粮食消耗,以二两一担的售价计算,每年光是南京一城的粮食贸易额就打到了一千万两。 一两银子大概是三荷兰盾,仅一年就有三千万盾的贸易额,不怕拿骚不动心。 不过杨潮允许荷兰人介入大明粮食贸易,对自己也有好处,毕竟自己努力了这么久,可是依然无法压下粮价,夏粮已经下来,杨潮通过各种方式,也只是将粮价稳定在二两左右,远远比不上几年前的一两银子一担粮食的价格。 关键还是湖广的失去,让江南失去了大粮仓,虽然自给尚能自足,可是价格就高多了,如果荷兰人能从南洋一带带来更多的粮食,取代湖广当初的地位,江南粮价是能降下来的。 不过杨潮要禁绝锡贸易的要求就有些奇怪了。 拿骚绝对不会想到,禁绝锡是因为锡是铸造铜钱的必需品。(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