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节 敌退-《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杨潮亲自坐镇大胜关,这次他没有亲自出征了,部下将领们的成长,让杨潮可以放心的坐镇后方了。

    “宋坤?你怎么回来了。”

    水陆大军同时进发,算算距离都该到太平府,甚至可能已经跟清军对垒。这时候宋坤却回到了大胜关。

    “大人,有一封信!”

    宋坤骑马突奔回来,口干舌燥,嘶哑着嗓子说到。

    “信?许多男的信,有什么麻烦?”

    这次出征许多男是主帅,他却派宋坤这样的大将亲自送信回来,显然不可能是小事,杨潮也不敢大意,立刻拿过信来,随口问了一句。

    但是打开信件,杨潮顿时就明白了。

    这是朱慈烺的信,信中他不敢自称大明皇帝,只以故孝烈皇帝崇祯的不孝子慈烺自称,希望杨潮顾念旧情,并认清大势,归顺满清。

    杨潮不由暴怒,撕碎了这封加盖朱慈烺随身玉玺的信件。

    他不是恼怒朱慈烺劝他投降,杨潮从来对皇帝的个人品格不抱希望,他扶朱慈烺登基,目的不过是稳定江南局势,应该说大体是成功的,江南很快稳定,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故,应该说朱慈烺无可争议的太子身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可是明朝的弊政已经到了只靠表面的稳定无法维持的地步,清军一到那种浮于表面的稳定顷刻间瓦解,文臣武将闻风而降,大厦顷刻间就要倒塌一样,连皇帝都只顾着仓皇逃窜,这让杨潮吸取经验,知道不做出改变,大明这辆腐朽的老车,就算勉强有个架子,却经不起别人轻轻一推,立刻就要散架。

    这是后话,杨潮此时恼怒的,恰好就是朱慈烺被俘本身,他千方百计的寻找朱慈烺,却不想朱慈烺已经被清廷俘虏,而且很可能是在水战之后才俘虏的,而那时候自己也在寻找朱慈烺,杨潮的搜索马兵都到了杭州,可谁能想到朱慈烺一通乱窜,竟然钻进了清军的势力范围。

    虽然上次推朱慈烺上台,借以稳定江南局势的方法失败了,但是杨潮还有机会,这次打退了阿济格,消灭了多铎,形势会更好一些,自己用强权来推动一些变革,应该还有机会扭转局势,可谁知道这时候朱慈烺被清军抓住了,那江南会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了。

    宋坤送来的信中,除了有朱慈烺的信件,还有许多男的请示,因为朱慈烺就在清军手里,让他有些投鼠忌器,不知道该不该攻城,至于清军打着朱慈烺的招牌,让许多男投降,许多男倒是没有考虑过。

    “进兵,进兵!速速进兵,一定不能让皇上被鞑子带到北京去!”

    杨潮立刻下令给宋坤,但是只是口令,这种事绝不能留下文字,传了出去,就会给人留下把柄,因为此时进兵,无论如何看都是不顾皇帝的个人安危,当年瓦剌人俘虏了英宗,于谦就没有管英宗安稳,推了一个新皇帝,带领军民大败了瓦剌,可于谦的结局极为凄惨。

    而且杨潮心里其实真有这个想法,如果不能救出朱慈烺,那么让他战死在军中,也好过给清军利用大做政治文章。

    朱慈烺死了,拥立新君虽然麻烦,但是如果朱慈烺活着,却在清军手里,才更加麻烦。

    宋坤带着杨潮的口令,又骑马快速奔赴前线。

    许多男收到军令后,立刻组织攻击。

    此时明军驻扎在当涂城外,当涂城就是太平府的府城,城外姑溪河直通丹阳湖石臼湖,通过水路直接能够进入太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