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节 接阵-《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3/3)页

    这时候他听到了“滴——滴!”两声铜号声,接着就看到明军大阵开始缓缓移动。

    放下嘴边的铜号,李五六不由叹道:“这鬼东西还真麻烦啊!”

    老实说他是不想用铜号的,太麻烦了,口令虽然已经尽量简化,但是他还是很不习惯,像过去那样用吼得多痛快。

    但是他也知道不现实,几百人的方阵,用吼得完全没有问题,上千人的就变得很费力,到了上万人,基本上吼不动了,嘈杂的战场上根本听不清楚。

    用令旗的话,也不现实,紧张的战场上,谁会没事看着军官的旗号啊,关注敌人才是要紧的。

    所以杨潮才左思右想下,找人做出了这种声音尖锐高亢,辨识度极高的铜号。

    其实杨潮试过多种乐器,比如唢呐,比如腰鼓,最后还是这铜号最好操作。

    并且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信号,两声短促号声代表立正、立盾等命令,一长一短的号声代表的是前进,一短一长代表的是稍息,短短长短四声代表向右看齐,另外还有准备战斗还全面冲锋等号令。

    可以说这已经够简化了,将过去的攻击号令统统取消,把确定攻击的权力交给了士兵。

    李五六骑着战马,身边还跟着三十个亲兵,按照设计的编制,一个万人方阵,应该配属三千骑兵,只是合练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步骑如何配合,以及如何使用炮兵,现在军队中还没有共识,不过单单是方阵就已经很恐怖了,李五六甚至认为不需要其他兵种配合。

    所以现在就只有李五六一个人骑马。

    骑着马跟着方阵缓慢前进。

    方阵最前方的盾墙立着前进,下面有轮子,内侧还钉着一个皮套,后面的士兵侧着身,一下一下往前顶,尽可能的保持稳定。

    最是这些盾车运动起来后,还是会有些波动,盾墙立刻变得时凸时凹,好似风吹幕布轻轻荡漾。

    但这不是什么好事,起防御作用的盾墙波动,显然就会露出破绽,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在敌军趁机攻击过来之前,盾墙恢复完整状态。

    缓慢的前进了三百步,李五六突然看到鞑子动了,出动了几百个骑兵杀了过来。

    李五六立刻吹响铜号,短促的四声号声,代表的是“准备战斗”。

    虏兵依然是老战术骑兵打马出阵之后,压低马速慢慢跑过来,一开始还保持正面,在百步外突然加快马速,而且开始绕弯,朝着步兵阵侧翼绕过去。

    李五六不由冷笑一声,心里暗想鞑子就是鞑子,一点长进都没有。

    他心中念头刚刚落地,清军骑兵已经斜着往前冲了三十步,每个人手里都拿出了弓箭,将弓拉满,保持瞄准姿势。

    “找死!”

    李五六冷哼一声,话音刚落,就听到啪啪声响。

    为首一个鸟铳手的枪管先冒出一缕白烟,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一排鸟铳接力扫过去。(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