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使节团-《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让这三艘战船出海,可费了杨潮很大的功夫,首先杨潮直航日本,郑氏本就不放心,郑氏的态度还是其次,关键是杨潮手下没有合格的船长,就算郑氏同意去,杨潮也去不了。

    最后跟郑氏谈了五次,才让郑氏同意,郑氏派出他们的船长,杨潮只出一些水手而已,而杨潮答应郑氏,他不会介入郑氏跟日本的贸易,这三艘船上确实载有货物,但却不是郑氏主营的生丝等物,多是一些文化用品,比如笔墨纸砚,比如书籍经典,绘画作品等等。

    杨潮的目的其实是去宣扬文化,同时开拓一下日本的市场,日本人崇尚中华文化,因此这些文化用品应该有很好的市场,毕竟这些东西的客户群可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起码能看懂中文,否则也没法欣赏不是。

    除了这些高端的东西外,则是一些精致的生活用品,明代上流社会的一些日常用品,比如特制的香料了,比如服饰、首饰了,基本上让董小宛去传递一下明朝上流人物的生活,相比书籍之类的隐晦文化,其实生活文化才更具有侵略性。

    杨潮宣扬文化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文化扩张。

    后世中国有多少人崇尚西方,整天言必称欧美,扪心自问他们看中的到底是西方的物质生活还是什么狗屁议会制度,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

    所以告诉日本人,大明富庶的,文明的,风度翩翩的,极度文雅的物质生活,恐怕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送走董小宛没几天,就过年了。

    这个年杨家同样热闹,因为舔了一口人,还是一个公主,父母大肆铺张。

    杨潮本就很懂得哄女人,朱媺娖慢慢融入了杨家,郁结的心情早就化开,神色健康。

    就是时常有些愧疚,没能让皇帝允许杨潮纳妾,杨潮则安慰他自己会想到办法的。

    使节团的消息过年期间都没有传回来。

    杨潮不知道,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作为使节团的正使,陈洪范一到北京就投降了。

    使节团北上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与满清谈判,第一谈联合作战。第二谈如何分割疆土。

    不得不说南京文官早就做好了让出领土给满清的准备,他们明白满清进关后就不会出去了。

    有人打算按照南宋时期的模式,“以两淮为界。”

    内阁辅臣高弘图反对:“山东百二山河决不可弃。必不得已,当界河间耳。”

    马辅士英曰:“彼主尚幼。与皇上为叔侄可也。”

    最后基本确定下来,可以将河间一带交给满清,其实也就是沧州以北地方。

    高宏图的主张也是有根据的,基本上相当于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让给契丹,也就是说高宏图主张应该以北宋而不是以南宋的形式来分割领土。

    打算是很好,明朝恢复北宋时期领土,而满清占据辽代的领土,双方约为叔侄。

    可是人家满清根本就不想谈。

    此时多尔衮一改替明朝报仇的态度。根本就不承认南方大明朝廷。

    而是打算招抚南方明廷。

    而第一个招抚的,就是使节团的正使。

    使节团一到北京,投降了满清的明朝参将唐虞,当时就告诉多尔衮,陈洪范可以招抚。希望任命陈洪范为招抚总兵,遣他南下招抚明朝朝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