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节 消息-《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包括南京最著名的产品云锦,告诉琼斯。中国皇帝的龙袍就是用这种面料制作的,希望他带回去做几件衣服穿,另外还有一些特色的手工艺品。比如扇子,比如绣品等等。
新江口的秋粮已经收获,江南各地的税粮也都收割了,秋赋已经上交。
湖广的秋赋除了养当地官员外,都被左良玉截留了,朝廷也没有办法。
但是浙江、福建和广东的秋赋却递解到了南京,朱慈烺这个皇帝显然得到了南方文官集团的认可,并没有出现历史上的各种借口扣押,连江西都缴纳了一半秋赋。
江西的赋税并不算多。根据户部黄册,江西田亩四十三万顷。人口九百万,夏税八万担。秋粮二百五十多万担,江西去年还遭到张献忠的攻占,虽然比胡广好一些,其实也是有理由免税的,但是他们缴纳了一百万担。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南直隶,南直隶的税赋踪迹超过七百万担,以现在的银价来算,那就是两千多两银子,当然官府征税用的可不是市价,官府定价一担大米还不到一两银子而已,因此其实只征收了五百万两税银罢了。
在失去北方地区,仅剩下南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后,能征到这么多税,其实已经算是官员用心了。
但是这些钱是大大不够用的,湖广的税赋被左良玉截留,朝廷也不用管左良玉的兵了,但是江北四镇的胃口也不止这么点钱,而朝廷还想着秋粮下来后给皇帝选秀,整修宫殿呢。
因此秋粮没有下来前都盼着秋粮,秋粮下来后,反而觉得更缺钱了。
江北四镇立刻闹着要朝廷将他们的兵饷缺额补上,他们说朝廷缺他们三百万两,可是朝廷官员按照他们四镇统计的兵额也不过缺两百万,如果按照朝廷给四镇定的兵额,其实早给他们发超了。
不得不说四镇其实有些欺负朝廷,这才是跋扈。
于是立刻就有文官站出来反对,说杨潮至今一分钱可都没要,四镇也该为朝廷分忧。
杨潮对四镇也有些不满,杨潮可不相信他们搜刮到的钱只是朝廷给的那几百万两。
他们坐镇江淮,别的不说,光是盐业,每年就是千万的利润。
宋应星记载“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
两淮盐商的资本三千万两,光是放贷的利息就有九百多万,而放贷只是盐商的副业,主业盐业的利润恐怕难以估计。
江北四镇什么都不用干,包庇盐商贩卖一些私盐,每年分个三五百万两都不是问题,而杨潮收到的消息,恐怕四镇真是这么干的,坐镇淮安的刘泽清凭什么大肆招兵买马同时还能大兴土木,他要是缺钱才怪呢。
但是朝臣更多的还是希望朝廷将银子拨下去,安抚军阀是一方面,恐怕私底下的回扣,也是少不了的。
明明知道军阀和官员都趴在百姓身上吸血,偏偏杨潮此时还不能动他们。
尤其是军阀,北方的情况一直在变。
杨潮南下后,从临清到扬州都留下自己的人,给他们配备了大量战马,不要他们打仗,就让他们搜集消息。
杨潮现在掌握的消息,比朝廷更快,更准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