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节 真假太子?-《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这消息可信度很高,加上一直都没有皇子公主的消息。从北京最新的消息也只是说皇后和各位妃嫔自缢,崇祯皇帝自杀。王承恩自杀的消息,没有一个关于皇子的消息。

    加上黄凤府声情并茂自圆其说的故事,很多人都信了。

    但是这故事实在离奇,很多人还拿不定主意投靠,毕竟南京那边福王已经监国,还有四镇总兵支持,即便太子真的南下了,鹿死谁手还不好说呢,到时候弄不好要发展成四镇总兵对杨潮的局面,谁赢谁输真不好说。

    只有两个人瞬间表明了态度,一个是王潇,他一直留在淮安运作盐运生意,他爹已经开始松动要将江北的生意分给他了。

    另一个则是杜守昌,这个淮安第一大盐商。

    不得不所杜守昌是一个人物,能将杜家发展成淮安第一盐商的地位,这个人能力很强,上次在杨潮身上看走眼,只能说明他对朝堂的把握还不够巧妙,说明政治能力欠佳,但是眼光还是超出常人一筹。

    王潇支持杨潮很正常,杨潮和王家经过这些年,基本上已经是同盟了,他支持是责无旁贷的。杜守昌就让人有些刮目相看了,杜家身为淮安第一大豪商,做事情不该这么冒进,他却率先表态,不能不说他的魄力。

    而且之前杜守昌还投资过福王,福王在淮安的时候,住的就是杜家的绾秀园,杜守昌还将自己的妹妹应承给了福王,卢九德拉拢军阀的银子,也是杜家出的,福王则表示一旦他登基大位,就立杜守昌的妹妹杜虹影为皇后。

    可以说此前杜守昌是跟福王结盟了,现在一听真太子还活着,立刻就改头换面,商人的灵活和豪商的魄力展漏无疑。

    黄凤府也接受了这两人的投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粮食和船,越多越好,全部发去临清!

    为什么去临清呢,黄凤府告诉他们说,杨潮坚决要在临清阻挡李自成南下,所以那里需要粮食和漕船。

    王潇立刻就将淮安的漕盐生意都停了,所有的船回来一艘发一艘,全都装上粮食,送往山东临清。

    杜守昌则全力协助,发动自家的各种资源,从各地调运粮食和船只北上。

    可是杨潮真打算在临清阻挡李自成吗?

    当然不是。

    杨潮留在临清的目的是给江南时间反应,让他们消化太子还活着的消息,让他们先自己想一想该支持谁,贸然南下弄不好真的需要动武了。

    另外就是,杨潮觉得自己的实力还不够震慑四镇军阀,他打算在临清扩充兵力。

    临清靠着运河。作为运河上可以跟扬州、杭州和苏州并列的大城,而京畿和山东地区遭到李自成攻击,大量的流民逃到了临清。

    杨潮打算招募一批北方流民扩充实力。不要太多,五万兵力足够了。

    然后一直待在临清观望。知道黄凤府摆平了淮安的势力,才会去淮安。

    “大人招了一千个书生啊。”

    临清城中,一家地主家的园林里,吕末兴冲冲跑来汇报,他竟然在临清城外找到了一千个读书人。

    “有秀才吗?”

    杨潮在池塘边一边喂金鱼,一边随口问道。

    吕末的兴奋立刻就被浇灭了一半,摇了摇头。

    杨潮却不在意,读书人都被惯坏了啊。临清城内城外有不下三十万的山东和京畿难民,哪怕是百分之一的识字率,也有三千个读书人,更何况这些难民中的识字率肯定更高,毕竟有能力举家逃难的,往往都是中等以上的人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