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节 汇合-《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3)页
史可法不由不顾虑。
当杨潮的亲兵千总赵康带着杨潮的飞鸽传书来兵部找他的时候,他第一眼看到之后,自然是大惊失色,可是回过神来却不由奇怪,杨潮的一系列举动似乎都是冲着北方去的。
似乎早就猜到李自成会攻到北京一样,一个手握重兵的将领,想方设法想要进京城,作为文官如果没有一点点危机意识,那就太失职了。
于是对这个传书,史可法第一时间是不信,这也太巧了,杨潮护送王承恩回北京正常,就当是武官巴结太监吧,可是为什么要带着鸽子?为什么要赖在淮安不走,为什么坚持派手下去北京,一系列的怀疑,让史可法对杨潮产生了某种忧虑。
要说杨潮居心叵测,史可法不愿意相信,可是这种一心进京的举动,他却看了出来。
赵康代表杨潮,要求史可法立刻下发行文,调遣杨潮军队北上勤王,而且顺便说了一句要带那两万民夫北上。
两万民夫,加上五千精兵,杨潮手下就有了两万多人,虽说民夫从来不算士兵,可是史可法收到的信息表示,在浙江的时候,这些民夫一个个可都是拿着武器的,显然他们也可以作战。
带着两万五千人进京,哪怕史可法多么不愿相信杨潮有不良的居心,可却不得不防。
所以第一时间,他优越了,没有下发行文。
因为一切都只是杨潮的一面之词,史可法既没有收到北京的诏书,也没有从其他方向收到任何消息,最近的消息表明,李自成还在山西跟周遇吉激战呢,胜负未分谁敢说李自成冲出了山西打到了北京城下。
他不能听信杨潮一面之词就下达命令。
于是王璞迟迟收不到出兵的命令。知道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尤其是那封以崇祯的名义发出的密旨,才让史可法不得不顾虑。
或许皇帝真的遇险了。
哪怕是谣言。说三遍都让人不得不信,更何况是真实。完全符合逻辑推测的事情。
这时候史可法才着急了,如果皇帝真的遇险了,而他坐镇江南却无所作为,那岂不是千古罪人了,作为一个忠臣,这是史可法不能接受的。
这时候他才松动,下达了出兵文书,但是却拒绝了调遣民夫北上。王璞只能带着五千精兵北上,没有民夫运输补给,显然拖慢了他的行军速度,他有不像杨潮,可以得到王家的全力自持,他自己出马没法说动王家,而且以王璞的性格,也没有去求任何人。
他一路上就不断的苛严自己的士兵,勒令急行军,可一路上各种问题让他难以应付。各种补给供应完全不能从当地城池中得到,又不敢抢掠,在扬州时候就不得不停了一天。等待扬州给与补给。
大明朝的规定,客军必须第二日才能领到补给,简直就没有给急行军做过考虑。
结果杨潮已经从通州南返的时候,王璞还没有到淮安,手下的士兵却累的不行。
看到一个个怨声载道,王璞干生气没办法,尤其是李五六阴阳怪气的话,更让他郁闷,却毫无办法。
王璞打仗是一个勇将。却没想到这行军比打仗还要难。
离开淮安之后,路上接二连三的溃兵。又让王璞厌烦无比,依然没有好办法解决他们。这些溃兵战斗力不行,跑的却非常快,别说骑兵了,就是步兵,王璞发现身披重甲的士兵都追不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