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节 航运规划-《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3)页

    将选择题交给三千里外的皇帝去做,杨潮就只管等待就好。

    当然也不是傻傻的待在军营里等待,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就算最后皇帝选择不让杨潮帮他赚钱了,杨潮其他的经营还是得做,毕竟现在钱已经成了决定生死的东西。

    从刘孔昭手里抢到了四十艘大船,虽然不都是杨潮拥有的那种大赶缯船,但也都是不比杨潮的赶缯船小的双桅大船。

    四十多艘大船,一时间就让杨潮成了长江下游一带最强大的水上势力,足可以垄断江上贸易了。

    以前那种经营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过去杨潮的航线一般是两条,短距离是从新江口到浦子口,这条航线短每艘船只收三十两保费,利润虽然不高,但是胜在稳定,平均下来每天能够收到四百两银子,过去也只是一条船就可以护航。另一条是从南京到瓜州、镇江的运河航线,这条航线利润高,每艘船杨潮收上百两,可是不够稳定,平均下来一天六百两银子。

    以前因为船少,往往护航只敢护航十艘,而且都是千担以上的大船,小船根本不敢收。

    现在手里的力量变强了,杨潮立刻重新规划。

    每天过江的船队翻两倍,一次仍然是一艘船,护航十艘商船,但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连续发五个班次,而且不在限于千担大船,三百担以上的船都收,三百担的是十两,五百担的是二十两,千担的是三十两保费,这样虽然不可能让经营扩张五倍。但是收了这些小船后,三倍是应该有的,这样一天就能有一千两以上的收入。

    另外重新规划运河航线。从南京到运河口的瓜州、镇江,每天发一次。战船十艘护航,一次护送三十艘商船,每艘商船收一百两保费,刨除天气原因影响,每天至少也可以得到两千两的收入。

    但这不是大头,真正的大头咋后面,还是要做海贸,哪怕皇帝的选择让杨潮放弃了海贸。但是杨潮依然打算亲自做。

    只是不会像给皇帝做那么张扬了,必须小心翼翼,按照市场规矩,老老实实给郑氏按照市价的两倍供货,跟豪族一起分享这个市场,而不是直接垄断,收郑氏四倍的货价牟取暴利。

    因此杨潮还打算向长江出海口派出战船。

    杨潮现在一共是四十三艘大船,其中新江口到浦口护航用去五艘,运河航线每次出动十艘大船,但是三天才能一个来回。因此维护每天不间断的船队,需要三个批次三十艘大船,这样杨潮能用的大船就只剩下了八艘。

    八艘大赶缯船。每艘一次可以运一千五百担货物,一担是一百五十斤,换算成后世的吨位,一百来吨是很小的吨位,郑氏的三桅大船装一万担货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八艘船一次出动,刚好可以满足郑氏一艘大船胃口。

    只是杨潮规划的很好,但是要一下子启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杨潮才刚刚抢了刘孔昭的船。现在大大小小的商人还在观望,想看看刘伯爷如何反击。打死他们也不相信刘伯爷会就这么算了,那样伯爵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因此一时间他们是不敢让杨潮护航的。宁可先将货压在仓库里,也好过在被刘伯爷给抢了的好,虽然杨潮信誓旦旦的保证会包赔他们的损失,只要是杨潮护航人为失误而不是大风大浪这样的意外,杨潮都会照价赔偿他们的损失,可是依然没人敢这时候跟杨潮做生意,那意味着介入了杨潮和刘孔昭之间的争斗,不是他们小小商人承受的了的。

    因此现在到浦口去的,每天还是只有毛掌柜一艘船,就这还是被杨潮强行绑架的,至于去瓜州、镇江的更是一艘没有。

    但是一般人怕刘孔昭,有人不怕,郑氏就不会怕。

    所以跟郑氏的交易,现在就可以进行了。

    但是跟郑氏做交易,杨潮需要一个投名状,这个投名状在杨潮的催促之下,史可法很快就给了。

    ……

    “哈哈哈哈,各位兄弟,让大家受苦了。小弟代表我家大哥,敬各位一杯,权当赔罪!”

    金钗楼中,楼下雅间中,摆着几张桌子,一个个五大三粗身上还散发着熏天臭气的家伙,大吵大叫吃吃喝喝不亦乐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