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辽东经常传来的没有人头的捷报,和这些天周延儒送来的捷报解释。鞑子都是骑兵,就算打赢了他们也往往没有人头,除非是能将鞑子击溃,否则根本就不可能有斩获。可是史可法送来了三百人头,这意味着江南有一场大胜,击溃的敌人远不止三百。 王承恩磕着头道:“回禀陛下,奏疏刚刚送来,奴婢截下了。就在奴婢怀里。” 皇帝已经站了起来:“还不快呈上来!” 王承恩这才爬起来,一瘸一拐的朝着皇帝走去,手里已经拿出了一封硬纸奏折。 皇帝看着这奴才的样子,脸上稍微露了一个不忍的神色,但是很快就一把拿过了奏折翻看起来。 看着皇帝的手都不由的抖了起来。 史可法在奏折中将前因后果都交代了一番,海州被围,史可法派一个从南京来的千总官去救援,这千总赶到海州,发现城外有三百多虏兵,于是一番激战。几乎将虏兵全歼。 事情虽然简单,可是在史可法这样的文臣手里,妙笔生花,硬是写出了即视感。 皇帝看完后,一把将奏折拍在了御案上,深吸了一口气叹道:“好一个猛将!” 正面三百骑兵,径自冲锋,以步兵冲锋骑兵,阵斩三百,没想到自己治下竟然有如此猛将。当真是贤王出名臣。 王承恩看到皇帝的表情,立刻就在一旁恭维起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猛将。何愁不能平东虏!” 但是随即王承恩露出疑虑:“只是那些人头兵部还没有勘验过,尚不知道真假!” 王承恩说完小心的看着皇帝,自从从小在信王府侍奉崇祯的曹化淳回家奔丧后,王承恩就代替曹化淳成了秉笔太监,深得皇帝的信任,尤其在崇祯越来越对文官集团的表现失望后。王承恩几乎就成了皇帝最信任的人,就连周延儒要再相,也得贿赂他。 王承恩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绝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太监,而是因为他极懂察言观色。 果然看到皇帝一副自信的口气:“史可法已经勘验过了,史可法是个办事认真的臣子,他勘验无误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王承恩暗自小小得意了一番,给皇帝递一句舒服的话,可以让皇帝英明一下:“圣上英明!” 崇祯摆摆手:“如此猛将,如此臣子,当赏。就赏这个,嗯,杨潮一千,不赏三百两银子,史可法也要赏,赏五百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