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节 为何而战-《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每个攻击点布置十个人,虏兵一个人蹬城,就要面对十杆长枪,三比一还可能抵挡一下,可能用身体推开,但是十杆枪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只能被第一时间打下城去。

    命令一下,很快就执行了下去。甚至连李五六的一部分鸟铳手都换上了长枪潜伏下去。

    但杨潮还是留了一手,让每个点两侧。各设置一个鸟铳手,随时保持装填待命状态。却不开火,而是万一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第一个人硬是靠着身体,强行挤入了城墙,给后面的人抢了一个空间,那么鸟铳手就要立刻开枪将第二个蹬城的打下去。

    计划严密,执行有力,效果自然能够达到预期,在明军这种战术下,虏兵硬是攻不上来,胶着持续了一个时辰,虏兵抛下了三百多具尸体后,退了回去,彻底退了回去,退过了河,而此时天还没有黑,残阳如血一般挂在西边,要打还是能打的,因此虏兵今天其实是提前放弃了进攻。

    只是杨潮的损失也很大,付出了二十多个伤亡,短短两天时间,杨潮战损三十人,触目惊心。

    得知明军打退了虏兵后,李瑞很快就上了城墙,点头哈腰的找到了正在视察情况的杨潮。

    此时城墙上靠着一群休息的士兵,还有民壮忙着清理现场,将乱七八糟的铁锅、柴火和盐袋收好,同时搬运虏兵的尸首。

    看到这些尸首李瑞的眼睛充满了贪婪,这才是他急匆匆赶上来找杨潮的原因。

    当然嘴里不能那么说:“恭喜杨大人,贺喜杨大人,这次斩杀颇多,可立了大功了!”

    杨潮没心情应付李瑞,心里知道李瑞的目的,但是却感到很不舒服,恨不能立刻打发他了事。

    “李千户放心,该给你的军功首级一个不少,等这些清理出来,你可以先拿走十个!”

    杨潮冷冷说道。

    李瑞忙道:“杨大人哪里话,下官哪里是不放心,下官只是担心大人安危,所以上来探望。”

    杨潮道:“谢李千户关心。现在也看过了,就劳烦李千户带人将这些尸首待下去,人头割下来硝制起来吧。”

    明军有用人头记功的传统,那就有保存人头的习惯,否则等人头送到兵部去,都臭了。

    杨潮的人可做不来这些事,交给李瑞刚刚合适。

    李瑞忙不迭的答应下来,带着他的人立刻就去了。

    这次至少斩杀了三百多人,虽然大多数都打下城去了,但还是有部分死在了城上,差不多有近百人的样子,让给李瑞三十,杨潮还有七十。

    只是自己的损失,让杨潮也感到有些难以接受,在城外损失了三十,进了海州城又损失了三十,加上被送走的几十个伤员,现在能战斗的人只有五百五十个了。

    这可都是种子,一个都损失不起,但是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道理杨潮也懂,可心里就是沉重,说到底战争对士兵是一种考验,对军官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

    杨潮知道自己必须过这一关,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性格,必须尽快适应战争。

    同时杨潮打定主意,不能让虏兵在那么容易就能短兵相接了,虽然交换比自己很占优势,可是总比不上将虏兵远远的拒在河那边,远远攻击来的划算。

    也就是说,杨潮依然坚持要将护城河重新掘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