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节 第二次攻防 2-《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所以图尔格心里清楚,自己一开始就没有选择,可是把他逼到这种境地的是谁呢。

    地位尊贵的贝子爷肯定是不能怪罪的,不能怪主子,就只能怪罪奴才了,想到这里,图尔格不由暗恨起墩拜来。

    “来人,下次让墩拜带他的人蹬城。告诉他只要他能蹬城并且立足下来,我保他无事。如果不能就去死吧!”

    想到这里,图尔格立刻下令道。

    海州城上。看到第一次攻城失败后,退回二十步,依然在盾车防守下坚持的虏兵,杨潮知道,虏兵不是就这么放弃,他们只不过是缓口气,然后还会蹬城的。

    而他们在二十步左右的距离,让城上的大炮失去了射界,哪怕是虎蹲炮也不容易向下方攻击,在这个距离上,虏兵的弓箭自然能够压制城上的弓箭,唯一能跟他们对射的是鸟铳,可惜自己手里的鸟铳太少,准确的说是鸟铳手太少,因此在火力对比上,反而是占据地利的明军一方占据劣势。

    说到底还是整体势力比不上虏兵,这一点杨潮丝毫不否认。

    单兵素质的劣势这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永远都解决不了,因为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战斗是不分的,他们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不战斗就生存不下去,而农耕民族却需要将大部分力量放在和平的生产上,因此哪怕是职业士兵,受训的年限也比不上游牧民族的平民。

    但是单兵素质虽然具有天然的硬伤,可以纪律性上却可以弥补,也就是依靠团队合作,这点上农耕民族天然上并不差,甚至还占有优势,因为大规模的生产是必须需要协作才可能实现的。

    因此农耕民族的军事方向,往往就是通过严格的纪律,来培养战斗力。

    历朝历代,军事强盛的时期,无不是制度森严的时期,军律冷酷严格的秦代就是一个典型。

    但纪律的养成虽然比单兵素质提高需要的时间短,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杨潮最乐观的估计,要让海州的民壮可以形成组织性,也得十天,这还是在敌军围城的重压之下,如果放在平时,以杨潮的经验,没有三个月时间都是不可能的。

    而且即便如此,十天之后,这些民壮也仅仅能够在城墙上做最有限的防守,让他们进攻依然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杨潮一直在南墙,东墙那边的情况则不停的让亲兵反馈回来,那边的情况也跟南墙这边一样,不过略微轻松一些,毕竟那边不是主力。

    此时南墙这边的战斗又一次开始,虏兵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了。

    这次虏兵态度就坚决多了,死战不退,连番蹬城,十几锅滚油浇下去也无法打退他们。

    传统的守城办法,杨潮一点都没有拒绝,因此城墙上滚木礌石一点不少,但是还是热油最有效果,只是这一锅锅油就这么倒下去,代价也是很昂贵的,杨潮已经将全城能搜刮到的菜油都搜刮来了,也绝对不够一天的消耗,后面还是需要用滚木雷石来抵抗的。

    杨潮希望这些传统的防御手段能够至少坚持三天,但是看到虏兵现在的架势,如果这么强攻下去,还真不可能挡他们三天时间。

    第二波虏兵退了,扔下了五十多个人退了。

    杨潮也带人去城上转了转,询问了一下伤情,自己这边的人损失了五十多个,其中光是自己的士兵就有十多个人,而且伤情很不乐观,都是面门受伤,能有一两个侥幸活下来就不错了。

    剩下的都是民壮,让杨潮吃惊的是,这些民壮受到这样的打击,竟然没有出现一个逃兵。

    当然逃也没处可逃,家就在后面,能逃到哪里去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