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节 亲兵队-《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赵康拿过名单,上面的字他基本上不认识。听到表哥略显失望的口气,突然赵康一咬牙。

    “表哥。今年我一定好好识字!”

    杨潮没想到赵康有这种表态,愣了一下鼓励道:“好。有骨气!你只要识字了,我第一个提你,让你做把总!”

    军营中这些天依然在动工,施工的位置就是陈宽腾出来的几间猪圈地方,这几间屋子要修澡堂。

    早在去年杨潮就把修澡堂的要求告诉了工匠,还是那个给自己修营房,给自家盖房子的匠头。

    因为两次合作杨潮对质量还算满意,尤其是自家的宅子,工料都没有打折扣,因此赢得了杨潮的信用,这次还是找到了他。

    只是匠头没有做过澡堂子,为此还在年前泡了一个月的瓮堂。

    城南报恩寺附近有一间瓮堂,是一间两百多年的澡堂子,据说是朱元璋皇帝时候为修建城墙的劳工修建的。

    瓮堂的浴池下埋一口大铁锅,人在铁锅下烧火,可以烧热整池水。池上盖房,屋顶为半圆形,犹如倒扣的大瓮,池中热气上升,全部聚集在室内,可保温度,蒸发到屋顶的水汽沿着屋顶墙壁流下,不会滴在人身上。

    这座浴室从明初一直使用到了二十一世纪,设计十分合理,杨潮认为是借鉴了土耳其浴室结构,元代蒙古人在中亚、欧洲曾经俘虏过许多工匠,不敢说是不是那些工匠,将这种风格的技艺带到中国的。

    杨潮跟匠头指明要在军营中建造一座瓮堂,匠头才不得不泡了多天澡,就是为了摸清瓮堂结构。

    除了澡堂子,操场上也有小片施工。

    操场也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中间有一个大棚子。

    木板骨架,镶嵌上了一片片的明瓦板。

    这些明瓦板依然用的是刘家作坊的。

    因为刘东家开价最便宜,因此杨潮乐得使用,当然刘东家可不是因为关系才便宜的,而是因为成本确实低。

    刘家作坊因为给杨潮做窗户明瓦玻璃,因此做了不少大窗子那么大的模具,制作平平的明瓦板十分容易,浇灌压制就成了。

    因此他们敢开出一个低价。

    现在军营中的大棚,用的就是金钗楼窗户那么大的明瓦板,明瓦板能镶嵌在窗户上,就能镶嵌在大棚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