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此熊明遇依然让熊三每天都去催促。 “老爷。活了,活了!” 第三天,熊三回来后,惊讶的告诉熊明遇,杨潮真的用过血,救过了两个手下,现在两人已经醒来了,对杨潮感激涕零,反倒是杨潮还躺在床上。显得有些气弱。 熊明遇脸皮都不由抽动了几下,感觉杨潮不但神秘。还有些疯狂,事实很明显了。他的血救了手下,但是却伤了自己。 半晌后熊明遇突然道:“再给我送封信去镇远侯府!” 熊明遇已经夜宴过顾肇迹了,可是当时顾肇迹态度强硬,表示杨潮就是杀良冒功,有家属为证,杨潮未经命令私自调兵也证据确凿,损兵折将这条顾肇迹更是信心十足。 但是经过熊明遇调查,杨潮虽然确实有伤亡,但是远远到不了损兵折将的程度,反而听说又斩获了不少人头,这点上顾肇迹肯定说错了。 熊明遇打算给顾肇迹写封信说明一下,他必须站出来,否则这个死结就解不开了,那些书生很多都是不回家过年的,因为明年开春就是科举,很多书生就是远道而来考试的,比如四公子肯定都是不回家的。 他们不回家,熊明遇还想过个好年,过个清静年呢,皇帝也想过个好年,让皇帝这年过不好了,熊明遇可吃不了兜着走,因为皇帝已经下严令,让他尽快解决此事的。 熊明遇因此必须尽快解决,但是他却绝不会冒险派兵,宁可丢官也不能冒险让士兵跟书生冲突,死一个书生都是千古的骂名,老了老了熊明遇不想背这样一个名声,他可以无所谓了,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可还得继续读书科举呢,杀读书人的名声背上之后,他的子孙后代都洗不清这个污名。 所以哪怕是皇帝严令,熊明遇也绝对不会派兵,再说了皇帝的中指中本就没有让他派兵的指示,就算有熊明遇也打算驳回这个中指,皇帝没说让派兵,自己派兵做好了没事,做坏了,以崇祯皇帝的德行杀他都与可能。 顾肇迹的态度依然很明显,就是要整死杨潮的架势。 甚至不惜威胁要将官司打到北京去,让皇帝去定夺。 如果捅到皇帝哪里,很显然仅仅是一个私自调兵,就足以让多疑的崇祯下狠手收拾杨潮了。 一个把总闹到皇帝哪里去,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罪了,不死也得扒一层皮,谁都保不了。 熊明遇不由有些退缩,为了保一个小小把总,跟顾肇迹这样的勋臣撕破脸,到底值不值啊。 第二天,熊明遇刚刚睡醒,一封从无锡来的公函送到了他的案头,熊明遇一看大惊。 当即在没有妥协:“来人,拟一份公文,责令新江口中部左司把总杨潮清剿江匪。” 熊明遇打算彻底介入了,既然顾肇迹咬定杨潮私自调兵,调兵权是兵部的。这是他熊明遇说了算,顾肇迹虽然是侯爵,但也只有掌兵权。没有兵部行文,就是他顾肇迹也不能随意调兵的。 补一封调兵公函。告诉顾肇迹,杨潮出击是执行兵部的命令,虽然绕过操江提督衙门,程序上似乎不太严格,但是打官司打到皇帝哪里去,也不会输了。大不了到时候多咬一咬,说之所以这么调兵,是为了保密。真跟顾肇迹撕破脸了,就表示兵部怀疑操江提督衙门里有江匪的内应,因此不放心。 这样坐实杨潮的军功,让皇帝也挑不出毛病来,杨潮杀的人头越多,更显得兵部行事果断正确,绕过操江提督就取得了战绩,不绕过操江提督,江匪就越闹越凶,这样的实情将来打官司的时候。不但打的赢,而且要让顾肇迹很狼狈。 但这样一来,也算是跟顾肇迹撕破脸了。为了一个把总,跟一个侯爷撕破脸,这事情放在以前的熊明遇身上,绝对不可能发生,可是现在他不得不这么做了,就因为无锡传来的那份公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