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咱的第一炮-《工业中华》
第(2/3)页
“老师,你还雇童工啊!”章奎这家伙又不合时宜的冒泡了。
“章奎,你就这么诽谤你家老师嘛!”秦铠眼睛一瞪,故作凶恶状,不过章奎这厮完全对此免疫,“教育乃国之根本,左大帅开设马尾学堂实在是高明之举啊,我也是狗尾续貂而已!”
章奎那厮不以为然的撇撇嘴,冒了句:“老师,我可记得王安石变法前就在金陵安守学生二十余载,莫非老师有此志向?”
这可是彻彻底底的讽刺啊,王安石年轻之时就闻达于朝廷,但他是个性格独特的人,宁愿在小地方为郡守而不愿意到朝廷中与其他人共事,这就是那种宁为鸡头的性格,所以朝廷中屡次招他进京城为官,他都谢绝了,这在当时倒让他“负天下三十年之盛名”。
不过秦铠自然明白章奎这厮乌鸦嘴的意思,挥手就给他后脑勺轻轻来了一下,“章奎,王介甫空有变法之名,他只是个空想主义者而已,所以变法是失败的,至于你老师所作所为,你看到哪一件不是谋定而动的?”
章奎撇撇嘴,又想不出驳倒秦铠的法子,便溜一边跟周瑞东嘀咕去了,他们两个现在可都是秦铠的死忠,对于秦铠传授的理论更是超级拥迈,不过相比周瑞东的勤勤恳恳,章奎更喜欢挑刺,每次跟教官的争斗都让他颇有些收获,这倒成了他挑刺的动力之一。
秦铠走到哪奋笔疾书的年轻人面前,那青年才注意到,忙起身施礼。
“你是何兴的……”
“秦大人,何兴是我二表哥,我叫陈平!”
“对的对的,何大哥与我说起过,”秦铠听年轻人自我介绍倒是想起来,他微微一笑,低头指了指桌子上的簿子,“陈平,登记了多少子弟啦!”
“秦大人,我们何家送来的子弟7人,本地农家子弟39人,湘军子弟31人,一共77人!我都测试过,年龄都在10-12岁,能识字的有47人,不识字的30人,”陈平拿着旁边一张纸条说道。
“很好,你继续忙!”他转过身看看还在排队的那些大人小孩,显然这些人多数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不少是这次应了何家的差来工地上打工的,意外看到这里招小孩,而且只要小孩能读完这里书,不光每月给1两银子家用,还包一日三顿饱饭。
要知道,这时代田里要出产一两银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何况还给三顿饭吃,这下得到消息的村民都急着把自家小子送来,可怜的那些生女孩的农户,免不得又回家把婆娘骂上一顿,当初要是肚皮争气点,今天可就是真金白银了。
此时秦铠心中千头万绪,这次招收这批孩子,或许就能成为今后自己的助力,当然他这个研究院自然不会采用传统的层次教学,这些孩子在最初的一年内完成填鸭式的识字教学,第二阶段就是直接由炮厂的工匠进行技术带教,在学习技术中,有针对性的强化文化学习。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着激励措施的,一阶段每月一块钱的补贴,二阶段就提升到两块钱,三阶段以此类推,直到能独立进行机械操作。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若是按部就班的进行,一是没有足够的教师力量,二是培养的学生也完全没有针对性。
其实对于这个计划,他有着太多的顾虑,这些孩子今后接受的教育无疑是拔苗助长式的,不过现在对于他来说,这也是无奈之举,他需要尽快培养出能够应付爆炸式工业增长的人才,这也是应急之策。
而让他感觉好笑和无奈的是,马尾船政学堂十余年培养的大批应该有所作为的人才,却最终成为了南洋水师中并没有太多价值的水手或者设备操作员,这让他眼红不已,现在是需要改变的时刻了。
这边的基础教育,秦铠并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将这些少年计划按照识字与否分为甲乙两个班级,识字的学生直接由徐国方挑选船政学堂艺圃毕业的工匠进行现场带教,不识字的小孩则聘请了几个当地的老先生授课识字。
此外,他还在马尾学堂里贴出一张招募学生勤工俭学的告示,马尾船政学堂的学员也多为福州贫家子弟,船政学堂每月给予白银四两的生活补助,不过对于有机会自力更生,还是吸引了大批前后堂的学员,一下子就招募了七八个,这下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压力。
几天后,秦铠正在带着自己那个班级的学员开展傍晚时分的拉练,何勇急匆匆的坐着马车赶来了,他带来了戴维医生从广州发来的电报。
这消息,秦铠已经等了很久了,他现在虽然还嚷着不差钱,可是花的都是何兴给筹的款子,他袋子里那几百两银子,还真是拿不出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