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孤儿院-《我的探长生涯》


    第(2/3)页

    在原来历史上日本商人从1908年到1915年每年从大冶铁矿运走铁砂67万吨,使汉冶萍公司在1911年实际上已经受制于日商。

    由于汉冶萍公司与日商联系密切,尽管中国人民强烈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但是该公司被日本商人控制的局面并未改变。现在孙伟占领了湖北,对萍乡煤矿虽然没有约束力,但对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这些在湖北境内的重工业孙伟是不打算还给盛宣怀,更不可能给日本人。

    汉冶萍公司的欠债太多,孙伟接手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并不打算还这些债务。日本人现在在中国的势力还没有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虽然孙伟现在还没有和日本人翻脸的资本,但孙伟决定用拖字诀和推字诀,把债务推到盛宣怀头上,推不掉就和日本人扯皮,反正长江中下游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

    孙伟争取在一战之前把自己武装的强大起来,使自己在未来英国没落后能够有抵御日本人的实力。

    在孙伟心目中,铁厂建在汉阳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地方。汉阳一没有煤矿,二没有铁矿,都要靠从外地运来,是成本变得很高,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在孙伟心中最理想的钢铁厂应该设在大冶,那里有丰富的铁矿,旁边的咸宁就有煤矿,很适合发展重工业。

    孙伟于是就让寒冬带着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动身去大冶,考察一下大冶的环境,寻找新的铁厂的位置。

    孙伟从后世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科技,但是以现在中国的科技水平,最能够造出来的也只有迫击炮了。

    迫击炮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击,几乎不存在击死角,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维奇。

    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

    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47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

    这门炮使用长型超口径迫击炮弹,全弹质量115,程为50400,角为4565。这种在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展开,各国开始重视迫击炮的作用,在“雷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专用迫击炮。1927年,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备现代迫击炮的特点。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迫击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装备,如当时美国101空降师506团连的编制共140人,分为3个排和1个连指挥部。每排有3个12人的步兵班和1个6人的迫击炮班,每个步兵班配备1挺机枪,每个迫击炮班配备1门60迫击炮。此时,迫击炮的结构已相当成熟,完全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种种优点,如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在二战中大放异彩。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火炮造成的。

    孙伟带来的迫击炮都是具备现代化特点的迫击炮,比这个时代先进了一二十年。

    刘西林看到迫击炮的图纸是还非常不理解,别人都是仿制大炮,而我们的徐都督却造这种小炮。毕竟孙伟是他的上司,主管他的衣食父母,刘西林只得按孙伟说的去办。孙伟看到刘西林的表现大感失望,以刘西林的才能做汉阳兵工厂的总办太勉强了,能力一般,眼光更一般。孙伟现在是无人可用,也只能让刘西林先干着了,不过好在刘西林非常听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