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西药与中药-《我的探长生涯》


    第(2/3)页

    直到1890年,化学家制得结构较为简单的对氨基苯欸甲欸酸乙酯,用于局部麻醉和溃疡面及痔疮的止痛,这才引起了化学合成西药的热潮,及至1897年,化学家哈里斯合成了优卡因,这是一种带有托品环的芳香酸酯类衍生物,发现其麻醉作用优于从古柯树叶中得到******,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种热潮下,化学家们重拾用苯酚在1859年就被合成出来的水杨酸,于是在1893年化学家霍夫曼将其制成乙欸酰水杨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阿司匹林,并且经过六年临床试验后大量生产。

    与合成西药刚刚被重视不同,现在的中医还不是后世中医大学用三五年的时间快速培养出来的生产线医师,大多都是世代相传,此时的中药在百姓的心中还没有达到后世那种被称为巫术或者骗术的地步。

    在百姓心中西医能够治好的疾病中医都能够治好,而很多西医不能治疗的疾病中医也能治疗,所以除了必要的外科手术之外,上海的百姓并不相信西医。

    在当前,租界内的西医多是给对中医同样抱有怀疑的洋人准备的,而英法两个租界的洋人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一万人,这对西药来说根本没有太大的市场,于是就造成了西药的滞销,而西药滞销的最终结局是不再出售这种西药。

    西药在国内的发展其实还要归功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而正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于需要反的行列,其中就包括中医药,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在前世的时候,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的胡适就有过一次关于中药的传言,传言1920年他突然生病,发现自己吃得多,喝得多,尿也排得多,人却日益消瘦下去。

    新派人物生病当然要去看西医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经过认真诊断之后得出结论,糖尿病晚期,已无药可治,只能回家休养,其言下之意是说胡适只能回家等死了。

    西医没有办法,朋友就劝胡适看中医,当时正是学界科玄论战的关键期,胡适是科学派的主将,反对的就是像中医这样没有科学依据的传统,叫他去看中医,那岂不是主动放倒手中的旗子吗?

    然而,面子事小,性命事大,胡适最终还是答应了。

    来给胡适看病的是北京名医陆仲安,中医没西医那样复杂,又是验血,又是验尿,陆仲安只是用手把了把胡适的脉,并询问了一下病情,就从容不迫地说:“这个病很好治,吃几服以黄芪为主的汤药就可以了,如果病没好,唯我是问。”

    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胡适半信半疑地喝下了陆仲安开的中药,没想到几个月后症状就消失了,再到协和医院检查,果真是好了!

    医生们非常惊奇,这怎么可能?谁给胡先生治的病?胡适当下就把实情说了。

    这件事轰动一时,被新文化运动者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偏偏治好了新文化运动名将的病,这令新文化运动者很是尴尬。

    胡适也觉得很没面子,对此事不置可否,然而救命之恩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胡适曾在林琴南的一幅画上撰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