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历史新风向-《文娱之皇》


    第(1/3)页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一更出来,也为整本书的风格定下了基调,通过这几章的质量和文风来看,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已经成形,而通过读者的态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成功的。

    这种新类型的历史书籍的出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明朝那些事儿》走向两种极端,几乎是没有对这本书感觉平淡的,对于这本书的态度,只有两种表达,一种是爱的不行,赞不绝口,另一宗泽是,恨之入骨,恶毒的骂。

    以牛黄山和张德开为首的专家依旧不依不饶的在不住的对《明朝那些事儿》进行抨击,丝毫没有一点要罢手的意思,两个人纷纷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上面发表对这本书的诋毁之词,尤其是林笑在第三章时候,对朱元璋造反的分析,更是被他们死死抓住不放,在这点大做文章。

    “如果说之前扶摇对于当时社会现状和民生的分析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话,那么第三章中对朱元璋的分析,就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扶摇在书中说,朱元璋至始至终,都不想造反,他一步一步的分析,让我感觉可笑之极,朱元璋越是不想造反,越是被逼的走投无路,这种分析不知道扶摇是怎么分析出来的,我实在不敢苟同。

    而根据我的分析,也是多数史学专家所分析的,朱元璋这个人童年过的很苦,他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对当时的元朝统治非常不满了,再加上痛失亲人,他对社会的仇恨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打破这个临界点的一个契机,在农民起义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的时候,作为极度痛恨元统治的朱元璋,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所以,他必然是在第一时间投身于义军。为推翻元统治而战斗。

    扶摇所分析的那些,是站不住脚的,我不认为在那种情况下,朱元璋会独善其身。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这是不现实的。”

    张德开在微型博客所发表的这篇文章,立刻引来无数捧臭脚的专业人士的热捧,纷纷表示林笑对朱元璋当时情况的分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