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毒对决,神惊鬼怵!-《领衔巨星》


    第(2/3)页

    (2)

    至于影片的拍摄过程,确实写的详细一点,很多读者对此存疑。

    当然,作者笔力不够是一方面。

    但作者确实有自己的考虑。

    有的娱乐小说里,可能主角很快就拍完了第一部电影。

    但那样的电影很可能对主角不重要,自然能一带而过。

    但《五毒门》这部电影是主角的开山之作,也是成名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主角,就相当于是《少林寺》对于李连杰。

    这样能略写吗?

    如果写李连杰,能把第一部电影《少林寺》一笔带过,直接去写《黄飞鸿》吗?

    另外在一些专门写导演的娱乐小说里,可能第一部片子同样拍得很快。

    那是因为导演拍片就好,不需要细写演员的表演。

    演员的表演,对身为主角的导演,意义不大。

    他拍完一部片子,就要换一批演员,那还细写这些演员表演干什么?反正以后用不上了。就算能用上,恐怕就是那么一两个,只要写那一两个就行了。

    但本书不一样,主角是演员,不是导演。

    而且他刚刚起步,要描写他的成长过程。

    尤其主角不但是演员,还是公司老板。他手下的那批演员以后要经常用,同样不能一笔带过,不存在拍一部片子,换一批演员的说法,毕竟拍戏肯定要用自家公司的演员。

    总不能以后拍戏的时候,读者对这些演员完全没印象,那当然不行。

    可能很多读者对这些配角不重视,或者出于阅读习惯的原因,不愿意细看。但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和独特的写法,如果照搬别人的,千篇一律,那我就不是我了。

    再说,勉强为之,未必能写好,还不如做好自己,坚持下去。

    毕竟这是一部长篇小说,重要的是长期坚持下去。

    当你以后看完100万字、200万字,再回头看这些,可能会觉得这样挺好的,不算什么缺点。

    (3)

    第一部戏《五毒门》中出场的全都是重要角色。这些配角以后主角要经常用到,比如高松、成大奎、郑子龙、林晏,甚至以后的安德海……他们要贯穿整部小说。

    如果在第一部戏里一带而过,大家完全对他们没印象,擅长什么都不知道,演技如何,各方面都是什么条件,全都没印象,那就不行了。

    如果是现实小说,大家一提某个明星,可能就有很直观、很立体的印象。

    但架空小说,这些角色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大家没有任何印象。提到高松,你不知道他在现实中对应的是谁。我就算明说,他就是郭追那种类型,但你可能连郭追是谁也没听过。如果一笔带过,两三章结束,那么这些人物就不是重要配角,而是无关紧要的路人甲。

    没有人会对他们有深刻印象。

    而且真的一笔带过的话,不仔细写拍摄过程,不写他们的表演精彩程度,不写剧本的设计和各种变化,不写幕后的功劳,读者如何能相信一部前世70年代的旧片子能拼过《刺客聂隐娘》那样巨星加名导的大片?哪怕那是一部艺术大片。

    尤其公司也不占优势,正东对大秦,怎么拼得过?

    何况今世华夏强盛,娱乐业非常发达,完全是前世好莱坞的水准,甚至更过,同期上映的不光是《刺客聂隐娘》,按照存稿的设计,同档期上映的有两部华夏六大的超级大片,一部战争片,一部神话片,有四部中档片,一部武侠片,一部警匪片,一部青春片,一部喜剧片,同时还有三部小成本影片,一部恐怖片,一部文艺片,一部言情片。同期还有三部引进的好莱坞影片。

    未定档期的还有《刺客聂隐娘》和一部文艺片。

    如果我不细写,一家小公司拍的前世70年代的旧片如何能在这么多影片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就不要说大卖了,能生存下来吗?生存都是问题。

    这样写,读者看了会是什么感觉?能有说服力吗?

    如果只是单纯的追求爽快,完全不顾逻辑,那当然没问题,但作者不能这么写呀!

    几个二线演员带着一个不知名新人演的小成本片,几章拍完的电影,能在这么多大片夹攻下大卖?这是笑话吗?也许有的小说会这么写,但我不会,这完全不能相信,连我自己都不信。

    其实对原片剧情的重新演绎,各种补强修正,才是最有意思的。

    这样到最后上映的时候,才有爆冷大卖的基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