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各怀心腹事-《铁马关山》


    第(2/3)页

    转眼间便呼啦啦地跪倒了一大片,赵构眼含热泪,颤声道:“太子今日所言,实出朕意之外,有子如此,夫复何求?”说着便潸然泪下。

    “父皇。如果您真要御驾亲征,让孩儿等孤儿寡母如何自处?”赵天赐跪爬两步,叩首泣道。

    “皇上不可啊!”朝臣们齐声哀求。

    赵构长叹一声,“既如此,那……朕就准太子代朕督军吧!”

    “谢父皇!”赵天赐的声音比谁都大。

    太子赴前线督军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了。

    首先大闹了一通的就是太子爷的生母潘贤妃,得知自己的儿子就要上前线的时候,这位一向温文而雅的贤妃忽然性情大变,拉着赵构闹了足足两天,把赵构闹实在没办法,便把赵天赐叫了过去。亲自解释了好一通,最后才让红肿着眼睛的潘贤妃勉强答应。

    可是她不答应又有什么办法呢?其实赵构在朝堂上说了那句话之后,自己也后悔了,毕竟太子实在是太小了。这么小的年纪就让他代父督军,这话说出去实在太难听。但是皇上嘛,金口玉牙,说出去的话就不能随便更改了,只是见赵天赐兴高采烈的样子极是兴奋,才让他内疚的心情稍有好转。

    不过剩下的人情况就各有不同了。

    首先是太子爷身边的几大高参。李宗之不必说了,其父李纲不用他说,直接要求他必须贴身保护太子,寸步不得离开。吕轻侯也被他的父亲严密叮嘱了一番,太子安危不但系于社稷,更与他吕家兴衰息息相关,随行在太子身边自不必问。赵颐言和樊云奇则直被赵鼎送了过来,丢下一句“太子在则在,太子危则亡”然后便扭头而去,让太子爷对这位不苟言笑御使言官又凭添了许多好感。而那位年纪小小的范勋为了说服其母,则在家里闹了整整三天三夜,直至以绝食相迫,才算勉强获得了其母的同意,万分不舍地送到太子公馆里来了。而其父范宗尹却是一脸的云淡风轻,言说“大丈夫有志不在年高”,对其幼子从军而行竟然十分的赞同。朱胜非也不含糊,对于他的宝贝儿子朱崇文跟随太子爷上前线的事情根本就不管。

    而最令人头疼的却是那位吕大小姐,闻听太子爷要前线督军,吕大小姐便毅然决定随行,莫说她的家人,就是太子爷本身也是完全不同意,这让她十分的郁闷,后来还是在“斗争”成功的范勋“指导”之下,采取了“绝食”神技,才让家人屈服让步,这也堪称一奇了。

    太子爷的武师洛云飞闻听他要亲赴前线,反倒是平静如水,一句“什么时候走,我去准备一下”便定下了随身保护太子爷的行程,让身旁的离歌儿气得干瞪眼,当她得知“绝食”有用的时候,那已经是太子爷率钦差卫队出发后的第二天了。

    太子行营的人就不用提了,得知要随太子爷亲赴前线时,人人兴奋异常。不过当得知具体的行程和安排时,少年兵们不干了,看着那些刚刚参训一月有余的士兵们趾高气扬地准备启程的样子,他们就气得不行了,把赵颐言和吕轻侯两位主帅堵在行营里,誓言不让他们去,这两位主帅也走不得,害得太子爷亲自前来疏解,才算勉强过关。

    不过待到启程那日,少年兵们仍然一个不少地整装而来,身后跟着一大堆各色官员,呼天抢地想把他们拉回去。可惜啊,平日里的乖娃娃们一句“我们是太子的人,太子大过天”便把他们给堵了回去。

    赵天赐其实从内心来讲,还是希望这些“官二代”们跟着走一遭的,毕竟平时无论如何训练,那也不如真实战场来得给力,可是他们毕竟是孩子,热血澎湃在所难免,冲动胡为则大可不必了。可是太子爷一句“违军令者斩”也没把他们吓住,少年兵们集体要求与太子“共存亡”,这令太子爷啼笑皆非的同时也心生感动。
    第(2/3)页